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食鬱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,屬於六鬱之一。食鬱的主要病因包括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和其他因素。飲食不節包括過食生冷、肥甘厚味和飲食不潔,這些會損傷脾胃,導致飲食停滯不化,氣機鬱阻。情志不遂則容易導致肝氣鬱結以及相應的脾失健運,進而導致飲食停滯不化,氣機鬱阻。其他因素如久病體虛、年老體弱和素體脾胃虛弱也容易引發食鬱症狀。

食鬱的臨床表現包括吞酸噯氣、腹滿不能食、黃疸、鼓脹、痞塊和脈緊實等。吞酸噯氣是因為飲食停滯不化,氣機鬱阻而導致胃中氣機上逆;腹滿不能食是由於飲食停滯不化,氣機鬱阻導致胃腸脹滿;黃疸是因為飲食停滯不化,氣機鬱阻導致肝膽疏泄功能失常;鼓脹是由於飲食停滯不化,氣機鬱阻導致腹部脹大;痞塊是因為飲食停滯不化,氣機鬱阻導致腹部出現痞塊;脈緊實則是由於飲食停滯不化,氣機鬱阻導致脈象緊實。

食鬱的治療主要以消食解鬱為主,常用的方劑包括食鬱湯、二陳湯、保和丸等。預防食鬱的方法包括飲食有節、保持良好的心情、加強身體鍛鍊和定期進行體檢。

如果出現食鬱的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食鬱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對生活和健康造成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