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鬱頭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食鬱頭痛,病證名。因食積鬱滯所致的頭痛。《醫學六要.頭痛》:「食鬱,右關寸脈滑而實,症兼嘔吐噁心,心下痞悶,或痛或寒熱如瘧,乃食鬱頭痛也。」治宜消導解鬱,用二陳湯加山楂、厚樸、枳實、神曲等味。參見傷食頭痛條。

食鬱頭痛是由於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或過食生冷,或飲酒過度,或暴飲暴食,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氣血,聚而成痰,痰濁上擾清陽,阻遏脈絡,以致頭痛。

食鬱頭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頭痛、嘔吐、噁心、心下痞悶、或寒熱如瘧等。頭痛多位於前額部,脹痛、沉重,可伴有頭暈、目眩、耳鳴、耳聾、舌苔白膩、脈滑而實。

食鬱頭痛的治療以消導解鬱為主,可用二陳湯加山楂、厚樸、枳實、神曲等味。二陳湯由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燥濕化痰、健脾和胃的功效。山楂具有消食化積、行氣止痛的功效。厚樸具有燥濕化痰、行氣止痛的功效。枳實具有行氣破結、消食導滯的功效。神曲具有消食化積、健脾和胃的功效。

食鬱頭痛的預防主要是飲食有節,不宜過食肥甘厚味,生冷寒涼,暴飲暴食。平時要注意養脾胃,可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,如山藥、白扁豆、蓮子、薏米等。另外,還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