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遠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食遠服,又稱食後遠服、食後服、食後服藥、食後服藥法。是指在進食後較長時間服藥的一種服藥方法。
食遠服的時間一般在進食後2-3小時。食遠服的優點是可以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,減輕胃腸道反應,並且可以延長藥物在體內的作用時間。
食遠服主要用於治療脾胃的藥和瀉下藥。脾胃是人體消化吸收的器官,脾胃功能不好的人,如果在進食後立即服藥,會對脾胃造成刺激,引起胃腸道反應。瀉下藥是一種具有瀉下作用的藥物,如果在進食後立即服用,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和作用。
食遠服的注意事項:
- 食遠服的時間一般在進食後2-3小時。
- 食遠服主要用於治療脾胃的藥和瀉下藥。
- 食遠服可以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,減輕胃腸道反應,並且可以延長藥物在體內的作用時間。
「食遠服,即食後遠服也。凡治脾胃之藥,及瀉下之藥,皆宜食遠服。蓋脾胃之藥,多辛熱,若食後即服,則傷脾胃,而藥亦不效。瀉下之藥,多苦寒,若食後即服,則傷腸胃,而藥亦不效。故治脾胃之藥,宜食後二三時服;治瀉下之藥,宜食後四五時服。若不食遠服,則脾胃受傷,而藥亦不效。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