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豬肉中毒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食豬肉中毒
食豬肉中毒,為中醫病名,指因食用病豬或毒豬之肉而引發中毒症狀。此症首載於《諸病源候論·食豬肉中毒候》,其文曰:「凡豬肉本無毒,其野田間放,或食雜毒物而遇死者,此肉則有毒。人食之則毒氣攻臟,故令人吐利困悶不安。」
病因病機
豬肉本屬甘平之品,無毒性,然若豬隻於野外放養時誤食毒草、腐敗之物,或染疫病而亡,其肉則蘊積毒邪。人若食之,毒邪內侵,直中脾胃,擾亂中焦氣機,甚則內攻臟腑,導致氣血逆亂,發為中毒之候。
臨床表現
毒邪犯胃,則見嘔吐不止;下迫腸道,則生泄瀉;毒壅中焦,氣機窒塞,故胸悶煩躁、肢體困重;若毒邪深陷,可現頭暈目眩、四肢厥冷,甚則神昏譫語。
中醫辨證
此症屬「飲食中毒」範疇,其病性多屬濕熱毒邪內蘊,或兼寒毒滯留。毒邪初在陽明,可見實熱證候;若傷及太陰,則見寒濕困脾;若毒邪化火,內陷心包,則現神志異常。
相關古籍論述
除《諸病源候論》外,《本草綱目》亦提及「瘟豬肉有毒,不可食」,強調病畜之肉當忌。另可參見「食六畜肉中毒」條,其理相通,皆因畜肉染毒而致病,然豬肉因性偏滋膩,毒邪易與濕濁相結,故症狀多見吐利並作。
此症之辨治,需詳察毒邪性質與所犯臟腑,後世醫家亦重視以解毒化濕、和中導滯為法,然具體治法須依證候而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