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使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使道

一、人體部位名
於中醫典籍《靈樞·天年》中,「使道」指鼻孔與人中溝之通道,為呼吸氣息出入之要道。原文載:「使道隧以長,基牆高以方。」唐代醫家楊上善注釋曰:「使道謂是鼻空使氣之道,隧以長,出氣不壅。」意指鼻孔與人中溝若深長通暢,則氣息運行無阻,反映先天稟賦強健,與「基牆」(面部骨骼與肌肉)豐隆方正同為壽考之相。此說體現中醫「形氣相合」之理論,通過外在形體推測內在氣血盛衰。

二、神氣之通道
《素問·靈蘭秘典論》另提出「使道」為神氣運行之通路,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。原文云: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,使道閉塞而不通,形乃大傷。」王冰注曰:「使道,謂神氣行使之道也。」此處「主」指心(君主之官),若心神失調,則十二官(臟腑)功能紊亂,神氣通道閉塞,形體衰敗。此概念融合中醫「形神一體」觀,強調心神統攝氣血,其通道暢通與否直接影響整體生理狀態。

三、理論延伸與臨床意義

  1. 呼吸與神氣之關聯
    使道既主呼吸之氣,亦司神氣運行,反映中醫「氣為神之使」的觀點。肺主氣,司呼吸,而氣為血帥,血載神氣,故鼻息通暢與心神安定相互影響。臨床上,鼻塞、呼吸不暢者,可兼見心神不寧;反之,情志鬱結者,亦常見氣機壅滯、呼吸淺促。
  2. 經絡聯繫
    人中溝為督脈與手足陽明經交會之處,督脈統攝諸陽,陽明經多氣多血,故使道之「隧以長」亦暗示經脈氣血充盛。針灸學中,人中(水溝穴)為急救要穴,可開竅醒神,正取「使道」調神之效。
  3. 養生應用
    古代養生家重視調息以凝神,如《莊子》云「真人之息以踵」,即通過深長呼吸使神氣內守。此與「使道隧以長」之理相通,提示氣息深長者,神氣安定,壽命綿長。

綜上,「使道」一詞於中醫兼具形質與功能雙重內涵,既為具體孔竅,亦為無形神氣之通路,體現中醫「形神合一」「氣血相貫」之整體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