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膜下垂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赤膜下垂與血翳包睛

赤膜下垂是指黑睛上緣有細小血絲,逐漸變成赤膜,向下延伸,遮掩瞳孔,甚至遮蓋黑睛的症狀。在《祕傳眼科龍木論》中也稱之為「眼赤膜下垂外障」,形狀像垂簾,又稱為「垂簾翳」或「垂簾膜」,日久赤膜增厚,類似赤肉一樣,從四周侵入,遮滿黑睛,被稱為「血翳包睛」。

常見症狀

赤膜下垂有幾種常見的症狀:

  1. 脾肺積熱赤膜下垂:內眼瞼有粟瘡、椒瘡,白睛上有紅色血絲,沿著黑睛上緣下垂,眼睛痛癢澀疼痛,淚液黃色稠厚,口中有苦味、喉嚨乾燥,大便乾燥,舌苔黃膩,脈搏滑且快。

  2. 肝肺風熱赤膜下垂:白睛紅腫,紅色血絲密集而厚,形成膜狀,遮蓋黑睛上部,眼睛有沙粒感和刺痛,灼熱流淚,怕光容易眩目,眼淚多,舌苔薄黃,脈搏緊弦且快。

  3. 肝膽火熾赤膜下垂:黑睛上緣有紅色絲狀血絲,粗大變成膜狀,血絲的末端有星翳,顏色呈灰白並凹陷,有時像新月,嚴重的情況下有如筋結赤肉般的血翳,包覆黑睛,遮蔽瞳孔,眥角收縮無法睜開眼睛,頭痛面部發紅,煩躁易怒,口乾便祕,舌紅苔黃,脈搏緊弦且快。

鑒別診斷

  1. 脾肺積熱赤膜下垂:多是由飲食不節、過食辛辣及重口味食物所致,脾胃有熱氣積聚。胞瞼和白睛分別屬於脾和肺經,脾熱會燻蒸肺經,導致胞瞼內出現粟瘡和椒瘡,刺激眼睛產生紅血絲,並且從黑睛上方垂下,引起眼睛癢、澀、疼痛和淚液變黃。津液受熱灼燒,因此口中會有苦味和喉嚨乾燥,大便也會變乾燥,舌苔呈黃色且厚膩,脈搏滑且快。治療的重點是清瀉脾肺積熱,可選擇使用大黃當歸散來緩解積熱,等積熱輕減後再以滋陰清熱的生地黃散為輔助治療。

  2. 肝肺風熱赤膜下垂:多是外感風熱入侵肺經,肺失宣降機能,以致邪熱侵襲。白睛屬於肺經,肺的熱氣上擾會導致白睛紅腫、眼睛澀痛、多眼淚等症狀,黑睛屬於肝經,肺經的熱氣進一步侵襲肝經,導致血絲下垂並形成膜狀,延伸到黑睛附近。患者可能還會感到眼睛灼熱、怕光容易眩目。舌苔呈薄黃色,脈搏緊且快。治療的重點是清肺泄熱,涼肝退翳,可使用歸芍紅花散加減治療。

  3. 肝膽火熾赤膜下垂:多因七情鬱結、憤怒傷肝,導致肝膽火熾,上犯眼睛,造成眼睛紅澀羞明、血絲變粗且形成膜狀。血絲末端出現星翳,顏色呈灰白並凹陷,有時候像新月,嚴重的情況下像筋結赤肉包覆住了黑睛,遮蔽了瞳孔。肝膽火燒灼,無法滋養筋絡,造成眥角收縮無法睜開眼睛,伴隨頭痛、面部發紅、煩躁易怒、口乾便祕、紅舌黃糙的症狀,脈搏緊且快。治療的重點是清肝瀉火,涼血和絡,可以選擇使用龍膽瀉肝湯或瀉心湯加減治療,並加入龍膽草和炒山梔來協助治療。

參考文獻

  • 祕傳眼科龍木論
  • 丁時侯等,《黃帝內經》丹溪心法版,450年,第59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