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始脂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始脂
始脂為中醫生理學名詞,出自古代妊娠養胎理論,專指妊娠進入第三個月時,胎兒發育的特定階段。此概念最早見於馬王堆漢墓出土之帛書《胎產書》,其中記載:「三月始脂,果隋宵效……」意指妊娠三月時,胎兒形質開始凝聚脂膏,形體漸趨豐盈,為胎養關鍵時期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胎孕階段論
中醫將妊娠分為「逐月養胎」之序,始脂屬「三月養胎」範疇。《千金要方》引徐之才《逐月養胎方》云:「妊娠三月,名始胎。」此時胎兒由「始胚」進入「始脂」,標誌著形質從初具輪廓轉為血肉充盛。 - 精氣化脂之機
依藏象理論,妊娠三月時,母體肝腎之精血下聚胞宮,與先天之精相合,化為胎脂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人始生,先成精」,而始脂階段正是精氣凝練為有形之體的過程,反映「精化氣,氣生形」的生理轉化。 - 經絡與胎養
此期手少陽心經所主,心脈氣血需充盈以濡養胎元。若母體氣血虛弱或情志失調,可能影響「始脂」之成,古籍稱「脂不成則胎不堅」,後世醫家亦強調調暢氣機、靜心寡欲以助胎脂形成。
古籍文獻佐證
除《胎產書》外,《諸病源候論》言:「三月而脂,形象始化。」《醫宗金鑑·婦科心法》進一步闡釋:「三月陽氣動,脂凝而胞絡穩。」均說明始脂階段為胎形穩固之始,與現代醫學觀察之胚胎器官分化期部分吻合。
臨床意義
始脂之成敗關乎胎兒後續發育,故中醫重視此期母體調攝,如避寒溫、節飲食,以順應「陽氣初動」之自然規律。然此詞今多見於文獻考據與理論探討,現代臨床較少直接沿用,而歸入「胎孕生理」範疇整體論治。
(全文完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