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赤膜,病證名。見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。又名紅膜。指眼生障膜,其血絲紅赤稠密,故稱赤膜。臨床上宜審證求因,辯證用藥。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曰:「赤膜者,眼生障膜,其血絲紅赤稠密,故稱赤膜。」

赤膜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肝火上炎:肝開竅於目,肝火上炎,可導致目赤腫痛、視物不清。
  2. 風熱上攻:風熱之邪上攻,可導致目赤腫痛、流淚、視物模糊。
  3. 痰熱上擾:痰熱之邪上擾,可導致目赤腫痛、視物模糊。
  4. 虛風燥:血虛風燥,可導致目赤腫痛、視物模糊。

赤膜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目赤腫痛:眼部充血、腫脹、疼痛。
  2. 視物不清:視物模糊、重影。
  3. 流淚:流淚不止。
  4. 畏光:對光線敏感,畏光。

赤膜的治療,主要以清肝瀉火、疏風清熱、化痰散結、養血潤燥等法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
  1. 龍膽瀉肝湯:主要成分為龍膽草、黃芩、梔子、澤瀉、木通、當歸、生地黃、丹皮、白芍、甘草。本方具有清肝瀉火、利膽退黃的功效,適用於肝火上炎所致的赤膜。
  2. 桑菊飲:主要成分為桑葉、菊花、薄荷、甘草。本方具有疏風清熱、明目退翳的功效,適用於風熱上攻所致的赤膜。
  3. 三黃散:主要成分為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燥濕化痰的功效,適用於痰熱上擾所致的赤膜。
  4. 四物湯:主要成分為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。本方具有養血補血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適用於血虛風燥所致的赤膜。

赤膜的預防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熬夜、過度勞累。
  2. 注意飲食調節,避免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  3. 加強體育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4. 定期進行眼部檢查,早發現、早治療。

赤膜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,甚至失明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重視眼部健康,一旦出現相關症狀,要及時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