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視定反動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視定反動證

證名,屬目疾範疇,指患者視靜止物象時,反覺晃動不定之病證。首見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歸類於「外障」或「內障」相關病候,與肝、腎、痰火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  1. 痰火內擾
    過食辛辣厚味或長期酗酒,釀生濕熱痰濁,上攻目竅,阻滯經絡,致使神光不斂,發為視物動搖。
  2. 肝陽上亢
    情志不遂或勞倦過度,引動肝風,風陽挾痰上沖清竅,干擾目系,故見視定反動。
  3. 陰虛血少
    肝腎陰虧或久病耗血,目失濡養,虛火內動,擾亂視覺,遂生此證。
  4. 頭風牽涉
    外感風邪或內風竄絡,循經上犯目系,導致視覺異常,多兼頭痛、眩暈等症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自覺靜止物體如牆壁、家具等搖擺不定,甚者如舟車晃動。
  • 兼症:或伴頭暈目眩、耳鳴耳聾、嘔惡痰涎、口苦咽乾等,依病機不同而異。

辨證分型

  1. 痰熱壅目型
    • 特徵:視物動搖,胸悶煩躁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    • 治法:清熱化痰,方選黃連溫膽湯加減。
  2. 肝陽化風型
    • 特徵:視動兼頭脹痛,面赤易怒,脈弦數。
    • 治法:平肝熄風,方用天麻鉤藤飲。
  3. 肝腎陰虛型
    • 特徵:視物晃動,腰膝酸軟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  • 治法:滋補肝腎,方選杞菊地黃丸。

古籍論述

  • 《證治準繩》指出:「此證因痰火鬱結,或陰虛血少,神光不得安穩所致。」
  • 《張氏醫通》補充:「頭風攻目者,每見視物顛倒,宜從風痰論治。」

此證可見於今之「眼性眩暈」或中樞神經病變,然中醫辨證首重整體調理,以祛痰、熄風、滋陰等法恢復目系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