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視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視惑,又稱視物顛倒,是一種眼科病證,指的是眼睛看到的物體顯示出顛倒和紊亂的現象。根據《靈樞經》和其他古代醫學文獻的描述,視惑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:

  1. 眼睛本身沒有病理問題,但突然間出現視物眩惑、顛倒和紊亂的症狀,常常是由於過度的喜悅或憤怒等情緒使精神暫時失散所引起的。一旦情緒恢復正常,這種症狀就會消失。

  2. 視覺異常的改變,例如將一個物體視為兩個、將紅色視為白色等。這種情況屬於幻視的範疇,需要進一步檢查和治療。

根據中醫的理論,視惑的發生有兩個主要原因:

  1. 情緒波動:當過度的喜悅或憤怒等情緒使精神失去平衡時,容易導致視物顛倒的症狀,包括將一個物體視為兩個、將紅色視為白色等。治療視惑時,可以使用鎮肝熄風的藥物,如羚羊角、石決明、白蒺藜、菊花、蔓荊子、鉤藤、天麻、白芍、甘草等。

  2. 風寒濕熱之邪:當風、寒、濕、熱等外邪侵入肝膽系統,幹擾肝膽氣的運行,使其無法正常分清清濁,進而導致視物顛倒的症狀。此時,治療的重點是清除邪氣,恢復肝膽的平衡。可以選用一些具有疏風解表、祛寒、散寒、燥濕、清熱等功效的藥物。

臨床上,視惑症狀可以表現出多種視覺異常,包括視物不清、視物模糊、視物重影、視物成雙、視物成多、視物成小、視物成大、視物成黑、視物成白、視物成花、視物成蟲、視物成人、視物成物、視物成字、視物成圖、視物成景、視物成夢、視物成幻覺、視物成光影等等。這些症狀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診斷和治療。

總之,視惑是一種眼科疾病,可以由情緒波動或風寒濕熱之邪引起。治療時需根據具體症狀和病因進行中醫診斷,並使用適當的藥物療法來調節肝膽功能,恢復視覺的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