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視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視歧

證名,指視一物為二物之證候,首見於《靈樞·大惑論》,又稱「視一為二證」或「目視一物為兩候」,相當於現代醫學所稱之「復視」。此證因目中精氣失調,導致視物分散成雙影,為內障性目疾之一。

病因病機

《靈樞·大惑論》云:「邪其精,其精中不相比也,則精散,精散則視歧,視歧見兩物。」指出此證多因外邪侵擾,或內傷導致精氣渙散,陰陽失調所致。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:

  1. 風邪中絡:風邪襲目,阻滯經絡,使目系失養,精氣不聚。
  2. 痰濕上蒙:痰濁內生,上擾清竅,遮蔽目絡,致視物昏矇成雙。
  3. 肝腎虧虛:肝藏血,腎藏精,肝腎不足則目失所養,精光散亂而視歧。
  4. 熱毒熾盛:火熱上炎,灼傷目絡,或熱極生風,擾動目系而致視物分裂。

證候特點

患者自覺視一物為二,或上下疊影,或左右並列,輕者偶發,重者持續難消。常伴隨頭暈目眩、眼瞼垂閉、眼球轉動不利等症。若因風痰所致,多見舌苔膩、脈滑;肝腎虛者則兼腰膝酸軟、脈細弱。

中醫辨治

歷代醫家對視歧之治,首重調和陰陽、收斂精氣,再依病因施治:

  • 風邪客絡:宜祛風通絡,方選《審視瑤函》之「正容湯」加減。
  • 痰濕阻竅:當化痰開竅,可用「溫膽湯」合「半夏白朮天麻湯」。
  • 肝腎陰虛:治以滋補肝腎,方如「杞菊地黃丸」或「明目地黃丸」。
  • 熱毒上攻:需清熱解毒,選「黃連解毒湯」配合活血通絡之品。

古籍論述

除《靈樞》外,《證治準繩·七竅門》亦提及:「視一為二者,乃睛斜偏側之故。」指出眼球偏斜或經絡失衡可致此證;《目經大成》則強調「精散不聚」為病機核心,治療需「斂精聚光」。

此證與「瞳神反背」、「轆轤轉關」等目疾有別,臨床須細辨其因,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