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視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視深

病證名,指眼窩凹陷之證候,屬中醫望診範疇。《素問·脈要精微論》云:「頭者精明之府,頭傾視深,精神將奪矣。」此論述揭示視深與精氣神之盛衰密切相關,為臟腑功能失調之外在表現。

中醫病機
視深多因精血虧虛、臟腑失養所致,尤與肝腎關係密切。肝開竅於目,肝血不足則目失所養;腎藏精,精虧則髓海空虛,目眶下陷。此外,脾虛氣弱、津液不榮,或久病耗傷正氣,亦可導致眼窩凹陷。

臨床辨證

  1. 肝腎陰虛:眼窩深陷伴眩暈耳鳴、腰膝酸軟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2. 氣血兩虛:視深面色萎黃、氣短乏力,舌淡脈弱。
  3. 津液耗傷:多見於熱病後期或吐瀉過度,眼窩凹陷伴口乾舌燥,脈細數。

相關理論延伸
《靈樞·大惑論》指出:「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目。」故視深不僅反映局部病變,更為整體氣血陰陽失衡之徵兆。歷代醫家重視「望目」診法,如《銀海精微》強調目窩形態與五臟虛實之關聯,進一步深化視深之辨證意義。

古籍補充
除《內經》外,《諸病源候論》提及「目內陷者,陽氣衰也」,說明視深亦可因陽氣虛衰、溫煦失職所致。此證候常見於虛勞、消渴等慢性疾病,提示病勢深重,需結合四診詳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