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視物易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視物易形
證名,屬眼科病症之一,指患者眼目外觀無明顯異常,然視物時卻覺物體形態改變,如扭曲、變形、放大或縮小等異常視覺現象。此證首見於吳克潛《病源辭典》,與「目妄見」、「視惑」等證相關,然病機與表現各有側重。
中醫病機與辨證
- 肝腎陰虛,目失所養
肝開竅於目,腎藏精而生髓,若肝腎陰虧,精血不足,則目絡失濡,神光紊亂,致視物變形。多伴見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、舌紅少苔等陰虛之象。 - 痰濕上擾,蒙蔽清竅
脾失健運,痰濕內生,上泛目竅,阻滯經絡,可致視物扭曲。此類患者常見頭重如裹、胸悶泛惡、舌苔厚膩等痰濕證候。 - 氣滯血瘀,目絡受阻
情志不遂或外傷導致氣機鬱滯,血行不暢,目絡瘀阻,神光傳導失常,遂生視物變形。多見於眼部外傷或久病入絡者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。 - 心脾兩虛,神光不聚
思慮過度或久病耗傷,心脾氣血不足,神光失於統攝,視物難以成形。常伴心悸失眠、食少倦怠等氣血虧虛之症。
相關典籍與鑑別
- 《病源辭典》:明確提出「視物易形」為獨立證候,強調其「外無形徵,內有視變」之特點。
- 「目妄見」:泛指各種幻視、妄見異物,範圍較廣,未必限於形態改變。
- 「視惑」:出自《黃帝內經》,指視覺錯亂,包含視物變色、變形等多種表現,與「視物易形」有部分交集。
治療方向
中醫治此證,首重辨明病因:
- 肝腎陰虛:宜滋補肝腎,方用杞菊地黃丸加減。
- 痰濕內阻:當化痰祛濕,可選溫膽湯合半夏白朮天麻湯。
- 氣滯血瘀:治以活血通絡,如血府逐瘀湯化裁。
- 心脾兩虛:需補益心脾,歸脾湯加減為常用方。
此證涉及臟腑、氣血、痰濕等多重病理因素,臨床須細察脈證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