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視瞻有色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視瞻有色證
證名,屬中醫眼科範疇,指患者自覺視物時眼前出現固定或浮動的異常色影,如黃、綠、紅等色調遮蔽視野,或伴隨視物模糊、變形等症狀。此證常見於多種眼疾,如「中心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」(中醫稱「視惑」)、「眼底出血」(屬「血灌瞳神」範疇)、「癔病性弱視」(與情志失調相關),或「里蒙」(白內障初期)等病症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目為肝之竅,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,故視瞻有色證與肝腎功能失調、痰濕瘀滯、或火熱上擾密切相關:
- 肝腎精血虧虛:肝藏血,腎藏精,肝腎不足則目失所養,精血不能上承於目,致視物昏矇、有色影遮蔽。此類患者多伴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、脈細弱等虛象。
- 痰火濕熱內蘊:飲食不節或脾失健運,痰濕內生,鬱久化熱,上擾清竅;或肝鬱化火,灼津成痰,痰熱互結,阻滯目絡。此類證候常見視物色影混濁、胸悶煩躁、苔黃膩等實熱之象。
- 氣滯血瘀:情志不遂或外傷導致氣血瘀阻,目絡不通,可見視野缺損伴色影,舌質暗紫或有瘀斑。
辨證論治
-
肝腎陰虛證
- 主症:視物有色影如煙霧,眩暈耳鳴,咽乾舌紅,脈細數。
- 治法:滋補肝腎,益精明目。
- 方藥:知柏地黃丸加減(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丹皮、知母、黃柏),可酌加枸杞、菊花、決明子以增強明目之效。
-
痰熱上擾證
- 主症:視物色影昏濁,胸脘痞滿,口苦黏膩,舌紅苔黃膩。
- 治法:清熱化痰,開竅明目。
- 方藥:清氣化痰丸(陳皮、杏仁、枳實、黃芩、瓜蔞仁、茯苓、膽南星、半夏)合黃連溫膽湯加減,痰瘀互結者可加丹參、茺蔚子活血通絡。
-
氣血瘀阻證
- 主症:視野固定色影,或如蛛網遮擋,舌質紫暗。
- 治法:活血化瘀,通絡開竅。
- 方藥:血府逐瘀湯(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生地黃、川芎、赤芍、牛膝等)加減,或配合通竅活血湯化裁。
古籍參考
《證治準繩·七竅門》提及:「視瞻有色,非青非赤,如雲霧中……乃肝腎之病。」《審視瑤函》亦載:「目妄見,色影重重,屬痰火濕熱為患。」顯示古人早對此證有深入觀察,並強調虛實辨證之重要性。
此證臨床須結合四診,細辨虛實標本,兼顧局部與整體調理,方能收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