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試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試水
病證名,首見於《婦人大全良方》卷十七〈產難論第一〉,指妊娠末期或臨產時,胎水早破而未即時分娩者,或胎水破而產程未發動之現象。亦稱「試月」,涵蓋「試水症」之範疇。
古籍論述
- 周登庸《續廣達生篇》
提出:「胎未足月,先破水衣而腰不痛,名曰試水,又名試月,非正產也。」強調此為產前徵兆,然非正式臨盆,需與真產痛區別。 - 劉齋甫《婦科三字經》
記載:「試痛或破水者,名試水。」並建議以「八珍湯」加杜仲、補骨脂(故脂)安胎,補益氣血以穩固胎元。 - 《高淑濂胎產方案》
詳述試水特徵:「漿水點滴微來,名曰試水。」此時胎兒始轉身,告誡勿倉促干預,尤禁穩婆探腹揣摩,須待「腹痛如折,眼中火出,水破淋瀝,兒逼產門」方為正式產兆,始可用力催生。 - 《張氏醫通》卷十
簡明定義:「胞水破,兒未下,謂之試水。」點破其核心病機為「胎膜早破而產程未啟」。
中醫病機與辨證
試水之發,多與氣血不足、腎氣不固相關。
- 氣血虛弱:孕婦素體氣血虧虛,無力維繫胎膜,致胎水早滲。
- 腎虛不攝:腎主胞胎,若腎氣虧損,封藏失職,則胎元不固,水液外溢。
治法與方藥
-
氣血兩虛證
- 主方:八珍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加減。
- 加味:杜仲、補骨脂補腎安胎;黃芪益氣固表。
-
腎氣不固證
- 主方:壽胎丸(菟絲子、桑寄生、續斷、阿膠)合五子衍宗丸。
- 加味:煅龍骨、煅牡蠣以收澀固脫。
與「正產」之鑑別
試水雖見胎水破,然無規律陣痛、腰腹墜脹不甚,與正產之「痛陣緊密、漿破血見」有別。古籍強調「勿妄動」,恐過早干擾反傷胎氣。
現代中醫觀點
今中醫婦科承古論,視試水為「先兆早產」或「胎膜早破」範疇,結合脈診(如滑脈無力、尺脈沉弱)及舌象(淡胖苔白)辨證,重調補脾腎,兼顧情志疏導,以延妊娠至足月。
(全文以中醫理論為本,未涉西醫處置及臨床建議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