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試水症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試水症
試水症為中醫婦科病名,屬妊娠期間胎膜早破之病症,多見於妊娠早期(未足月時)。其特徵為孕婦未至臨產期,突然出現陰道流水(胎膜破裂,羊水外溢),然無明顯陣痛或腰痠等產兆,故與正式臨產有所區別。清代醫家周貽觀於《秘珍濟陰》記載:「胎未滿月,先破水,腰不痛,名試水症。非產也。」強調此症雖見破水,實非即將分娩之象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試水症多與孕婦氣血不足、腎氣虧虛或衝任不固相關。
- 氣血兩虛:母體氣血虛弱,難以固攝胎元,致胎膜失養而早破。
- 腎氣不固:腎主生殖,若先天腎氣不足或孕期勞損過度,腎失封藏,則衝任不固,胎元不穩。
- 衝任損傷:衝為血海,任主胞胎,若衝任受損(如房勞、跌撲),可影響胎膜韌性,誘發早期破水。
治法與方藥
《秘珍濟陰》主張以「八珍湯」加減調治,旨在補益氣血、固腎安胎:
- 八珍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為氣血雙補之基礎方,佐以杜仲、破故紙(補骨脂)溫補腎陽、強健腰膝,坤草(益母草)活血調衝任,兼防瘀滯留滯。服藥後待胎元穩固、妊娠足月,則生產自然順遂。
與「試水」之異同
試水症需與「試水」(即產前少量羊水滲出,伴隨規律宮縮)鑑別。前者屬病理性早破,後者多為臨產前生理現象。古籍另載「試月」「弄胎」等名,皆指妊娠晚期假性產兆,與試水症之未足月破水有別。
附註
歷代醫家對試水症論述較少,然其辨證核心在於「未足月破水而無痛」,治療以補虛固胎為要,避免過用滑利或攻伐之品,以防傷胎。後世亦有醫者結合「胎漏」「胎動不安」等證,從脾腎論治,強調靜養與藥餌並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