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試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試月

定義與概念

試月為中醫婦科專有名詞,指妊娠後期出現類似分娩徵兆卻未真正臨產的現象。此概念最早見於明代張景岳所著《景岳全書》,其記載:「有一月前或半月前忽然腹痛如欲產而不產者,名曰試月,亦非產也。」試月屬於「假臨產」範疇,與真正分娩存在本質區別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理論認為,試月之發生與以下機理相關:

  1. 衝任失調:妊娠晚期,衝脈、任脈氣血運行變化劇烈,若調節失宜,可導致氣機逆亂而出現假性宮縮。
  2. 肝腎不足:肝主疏泄,腎主生殖,肝腎精血虧虛則胞宮失養,可能引發不規則收縮。
  3. 氣血失和:胎兒漸長,氣血分配失衡,可能導致子宮出現「試探性」收縮。
  4. 情志因素:孕婦憂思過度或驚恐傷肝,可影響氣機升降而誘發試月現象。

臨床表現

試月主要特徵包括:

  • 妊娠約八、九月時突發臍周或下腹疼痛
  • 疼痛程度較真正分娩為輕,且無規律性
  • 無見紅、破水等真正臨產徵兆
  • 宮縮持續時間短且強度不遞增
  • 胎動通常保持正常

鑑別診斷

試月需與以下情況相區別:

  1. 試水:指胎膜早破而羊水外流,屬產前異常情況。
  2. 類胎痛:妊娠期間非分娩性腹痛,多因飲食不節或外感所致。
  3. 傷產:指因外力或過度勞累導致的早產徵兆。
  4. 真正臨產:具有規律性宮縮、宮頸擴張等明確產兆。

歷史文獻記載

除《景岳全書》外,清代《醫宗金鑑·婦科心法要訣》亦有相關論述:「妊娠將產,有試月者,非真產也,不可妄用催生之藥。」歷代醫家多強調需謹慎辨別試月與真產,避免誤治。

現代中醫觀點

現代中醫結合西醫產科學,認為試月相當於「Braxton Hicks收縮」,即妊娠晚期子宮肌肉的生理性練習收縮。從經絡理論解釋,此現象與任脈、衝脈氣血運行密切相關,是身體為正式分娩所做的自然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