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室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室女

定義
「室女」為中醫古籍中對未婚女子之稱謂,尤指未出嫁之閨閣女子。宋代醫家齊仲甫於《女科百問》第十三問明確指出:「室女者,乃未出閨門之女也。」此概念不僅反映古代社會對女性婚嫁狀態的區分,亦與中醫生理、病理理論密切相關。

中醫理論中的生理特點

  1. 天癸至而未耗:室女腎氣充盛,天癸已至,月經初潮後,經水應按期而至,量色質正常。因未經孕產耗傷,氣血相對充盈,故古籍認為其病機多與情志、肝鬱相關。
  2. 衝任未損:衝脈為血海,任脈主胞胎,室女之衝任二脈未因生育而受損,故經候異常常責之於肝脾失調或寒熱客擾。

常見病症與病機

  1. 室女經閉:多因憂思氣結,肝鬱血滯,或先天腎氣不足,天癸遲至。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云:「室女經閉,勞傷血氣,結於胞絡。」
  2. 室女血崩:可因相火妄動,迫血妄行,或脾虛不攝,致經血非時而下。醫家常以清熱固經或補脾攝血為治。
  3. 室女鬱證:閨中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可見胸脅脹滿、善太息,甚則化火擾及心神。

古籍論述延伸
《景岳全書·婦人規》提及:「室女血熱,經期早至。」強調陰血偏旺者易見先期,治宜涼血調經。另《醫宗金鑒》則分述室女經痛多屬「血實氣滯」,與已婚婦人之「血虛氣結」有別,用藥當疏肝活血為主。

與已婚婦人之差異
中醫辨治重視婚育狀態,室女之疾少見胞宮直接損傷(如產後瘀阻),而多因「情志內傷」或「六淫外襲」。如《沈氏女科輯要箋正》所言:「室女病,調肝為要;婦人病,調脾為先。」此說凸顯室女體質調護之重點在於疏泄肝氣、調和情志。

總結
「室女」一詞承載中醫對未婚女性生理特質與疾病規律的觀察,其理論根植於臟腑氣血與衝任學說,臨床辨證須結合其獨特之病因病機,方能切中肯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