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室女帶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室女帶下
病證名,首見於《濟陰綱目》卷三。指未婚女子(室女)因生理或外邪因素所致的帶下異常病症。其成因多與以下幾方面相關:
- 外感寒邪:初潮時不慎感受風寒,或經期用冷水清洗下體,寒邪侵襲胞宮,導致任脈失固,帶脈失約,引發帶下量多、質清稀。
- 濕熱下注:使用不潔之水清潔陰部,濕熱之邪乘虛而入,蘊結下焦,表現為帶下色黃、質黏稠,或伴有異味。
- 情志失調:初潮時驚恐過度,肝氣鬱結,疏泄失常,影響衝任二脈,導致帶下異常。
- 衝任虛寒:先天腎氣不足,或後天失養,衝任二脈虛寒,不能溫煦胞宮,常見帶下色白、質稀如水,兼見腰膝酸冷等虛寒之象。
中醫辨治要點
- 寒濕型:帶下色白清冷,兼見小腹冷痛,宜溫經散寒,方選《婦人良方》之附子湯加減。
- 濕熱型:帶下黃稠臭穢,伴陰部瘙癢,宜清熱利濕,方用龍膽瀉肝湯或易黃湯。
- 肝鬱型:帶下量多色青,胸脅脹悶,治宜疏肝解鬱,方選逍遙散加減。
- 衝任虛損:帶下清稀如水,腰膝酸軟,需調補衝任,方用內補丸或鹿角菟絲子丸。
此症雖以未婚女子為主,然其病機與帶下病相通,臨床須結合體質與病因,辨明寒熱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