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室女經閉浮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室女經閉浮腫

病證名,出自《肖山竹林寺女科》,指未婚女子因經血閉阻,兼見肢體浮腫之證候。此症多因外邪侵襲胞脈,或情志鬱結、氣血失調,導致經隧壅滯,血行不暢,久而化為水濕,泛溢肌表,遂見經閉與浮腫並作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外邪客胞:風寒濕熱之邪乘虛內襲,阻滯衝任,胞脈閉塞,血滯成水。
  2. 氣血瘀滯:情志抑鬱,肝失疏泄,氣滯血瘀,經水不行,水液代謝受阻。
  3. 脾腎兩虛:素體脾腎陽虛,水濕運化無力,血瘀水停,泛溢肌膚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月經閉止不行,或經量驟減。
  • 周身浮腫,按之凹陷,尤以四肢為甚。
  • 面色青黃或晦暗,唇舌紫黯,舌邊或有瘀斑,脈沉澀或弦緊。

治法
活血通經、利水消腫為主,佐以調氣疏肝。

  • 主方:選用《通經丸》(常見組成如當歸、川芎、桃仁、紅花、莪朮等),破血行瘀以通經,經行則水濕自散。
  • 加減
    • 兼氣滯者,加香附、烏藥以理氣解鬱。
    • 水腫甚者,配伍茯苓皮、澤蘭、益母草,化瘀利水。
    • 脾虛濕盛者,佐白朮、蒼朮健脾燥濕。

古籍佐證
《女科經綸》云:「血不利則為水」,闡明瘀血內停可致水腫;《醫宗金鑑》亦強調「先病血而後病水者,宜治其血」,與此證機理相合。此症須辨明血瘀與水濕孰輕孰重,標本兼治,以達經通腫消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