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室女經閉腹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室女經閉腹痛
病證名,首載於《竹林女科證治》,指未婚女子因瘀血阻滯胞宮,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經閉不行,並見小腹堅硬結塊、疼痛如刺之證候。此病機關鍵在於「瘀阻胞脈,不通則痛」,屬中醫「癥瘕」「痛經」範疇。
病因病機
- 氣滯血瘀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滯則血行不暢,久而成瘀。
- 寒凝血瘀:經期感寒,或素體陽虛,寒客胞宮,血脈凝滯。
- 氣血虛弱:脾胃不足,氣血生化乏源,血海空虛,經血無以下行,久則瘀滯內停。
臨床表現
- 月經閉止不行,週期紊亂或經量驟減。
- 小腹疼痛,痛處固定拒按,觸之有硬塊。
- 疼痛性質多為刺痛或絞痛,可放射至腰骶。
- 或伴面色晦暗、舌質紫黯、脈沉澀等瘀血之象。
治法
以活血化瘀、通經止痛為主,佐以行氣散寒或益氣養血,依證型加減:
- 主方:選用《通經散》(常見組成: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莪朮等),破血逐瘀,通調月事。
- 氣滯甚者:加香附、烏藥以疏肝理氣。
- 寒凝者:佐肉桂、艾葉溫經散寒。
- 氣血虛兼瘀者:配伍黃耆、黨參補益氣血,防攻伐傷正。
古籍參考
《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》提及:「經閉腹痛,多因血結,須分虛實……瘀血作痛,必見堅滿。」強調辨證需分虛實,瘀實者當攻瘀為先。此證與「室女經閉」相關論述,亦見於《婦人大全良方》,指出未婚女子情志易鬱,易成氣血壅滯之候。
備註
此證需與「虛勞經閉」「痰濕阻絡」等鑑別,後者多見形體肥胖、苔膩脈滑,治法迥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