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室女經閉骨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室女經閉骨蒸

病證名,出自《竹林女科證治》。指未婚女子因情志鬱結、思慮過度,損傷心脾,導致氣血暗耗,經血閉塞不通;日久肝腎陰虧,虛火內生,進一步形成陰虛骨蒸之證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情志內傷:憂思積慮,氣機鬱滯,心脾兩虛,氣血生化不足,衝任失養,故經閉不行。
  2. 陰虛火旺:經閉日久,肝腎陰液虧耗,陰不制陽,虛火內灼,上擾心神,下劫陰精,遂見骨蒸潮熱、五心煩熱等症。
  3. 氣血兩虧:心脾俱損,氣血衰少,形體失養,故見消瘦疲倦、面色不華,甚則顴赤盜汗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月經閉止、骨蒸潮熱(午後或夜間發熱,熱自骨髓透發)、五心煩熱(手心、腳心及心胸躁熱)。
  • 兼症:形體消瘦、精神倦怠、顴紅盜汗、口乾咽燥,或見夜寐不安、夢遺滑泄(陰虛火動,擾動精室)。
  • 舌脈:舌質紅絳少津,苔薄黃或無苔;脈細數或弦細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滋陰清熱:以清退虛火、滋養肝腎為主,兼顧補益氣血。

    • 主方人參柴胡湯(《竹林女科證治》方,組成以人參、柴胡、黃芩、生地、當歸等為主)。
    • 加減
      • 汗多者:加牡蠣斂陰止汗。
      • 熱甚者:加黃連清心瀉火。
      • 陰虛甚者:可酌加鱉甲、青蒿以增強退骨蒸之效。
  2. 輔助調理

    • 若氣血虛弱明顯,可配合歸脾湯補益心脾;
    • 肝鬱化火者,佐以丹梔逍遙散疏肝解鬱、清熱養血。

證候辨析

此證屬「虛勞經閉」範疇,與單純血枯經閉(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之「室女經閉成勞」)或瘀血經閉有別,關鍵在於陰虛火旺與氣血不足並見。治療需標本兼顧,不可過用苦寒克伐,亦忌溫燥助火,當以甘潤滋潛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