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逼牙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逼牙風
逼牙風為中醫病名,指患者滿口牙齒鬆動,牙縫滲血,齦肉呈現紅紫之症候,見載於《喉危治異》。此症多因陽明經邪熱上沖,或腎陰虧虛、虛火上炎所致,病機與牙齦、牙齒之氣血失調密切相關。
病因病機
- 陽明邪熱上沖:
足陽明胃經循行於齒齦,若胃腑積熱或外邪化火,循經上攻,燔灼齒齦,則見齦肉紅腫、出血,牙齒動搖。此類患者常伴口臭、煩渴、便秘等實熱之象。 - 腎虛虛火上炎:
腎主骨,齒為骨之餘。若腎陰不足,水不制火,虛火浮越,上炎齒齦,則致牙齒鬆動、齦肉暗紅、滲血綿綿。此類患者多兼腰膝痠軟、咽乾舌紅等陰虛之候。
辨證論治
- 胃火熾盛證:
- 治法:清胃瀉火,涼血解毒。
- 方藥:清胃散(《脾胃論》)加減,以黃連、升麻瀉火解毒,生地、丹皮涼血養陰,當歸和血。若熱毒熾盛,可加石膏、知母以增強清熱之力。
- 腎陰虛火旺證:
- 治法:滋陰降火,固齒培腎。
- 方藥:知柏地黃湯(《醫宗金鑑》)化裁,以熟地、山茱萸滋補腎陰,知母、黃柏清降虛火,佐以茯苓、澤瀉滲濕泄濁。若兼氣陰兩虛,可加麥冬、五味子益氣生津。
其他相關理論
- 經絡聯繫:手陽明大腸經亦入下齒,故腸胃積滯化熱時,可能下齒齦腫痛較顯,治療時需兼顧通腑泄熱。
- 氣血失和:齒齦為氣血所榮,若氣滯血瘀或血熱妄行,可加重出血與腫痛,臨床可酌加丹參、赤芍等活血涼血之品。
此症雖以局部表現為主,然中醫強調整體調理,需辨明虛實,對證施治,方能標本兼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