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室女經閉脹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室女經閉脹痛

病證名,首見於《竹林女科證治》,指未婚女子因氣滯血瘀所致之經閉,伴隨腹脹作痛之證候。此病多因情志不遂、肝氣鬱結,或寒邪客於胞宮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瘀阻衝任,胞脈閉塞,故見月經不行而腹脹疼痛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氣滯血瘀:情志抑鬱,肝失疏泄,氣機不暢,血行受阻,瘀滯胞宮。
  2. 寒凝血滯:外感寒邪,或飲食生冷,寒客下焦,血脈凝澀,經隧不通。
  3. 氣血虛弱:素體氣血不足,衝任失養,血海空虛,無血可下,久而兼見瘀滯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月經停閉不行,少腹脹滿拒按,疼痛固定不移。
  • 或見脅肋脹痛,乳房作脹,舌質暗紫或有瘀斑,脈沉弦或澀。

治法:以行氣活血、化瘀通經為主,依證型配伍疏肝、散寒或補益之品。

常用方劑

  1. 膈下逐瘀湯(《醫林改錯》):
    • 組成:五靈脂、當歸、川芎、桃仁、丹皮、赤芍、烏藥、延胡索、甘草、香附、紅花、枳殼。
    • 功效:活血祛瘀,行氣止痛,適用於氣滯血瘀偏重者。
  2. 少腹逐瘀湯(《醫林改錯》):
    • 組成:小茴香、乾薑、延胡索、沒藥、當歸、川芎、官桂、赤芍、蒲黃、五靈脂。
    • 功效:溫經散寒,活血化瘀,適用於寒凝血瘀之證。
  3. 血府逐瘀湯(《醫林改錯》):
    • 若兼胸脅脹痛,可加柴胡、桔梗以疏肝理氣。

加減運用

  • 氣滯甚者,加香附、木香以增強行氣之力。
  • 寒象明顯者,加艾葉、吳茱萸以溫經散寒。
  • 兼氣血虛弱,可酌加黃芪、黨參以益氣生血。

此證需辨明虛實寒熱,用藥宜通補兼施,標本兼顧,以恢復衝任氣血之暢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