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室女實熱經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室女實熱經閉
病證名,出自《竹林女科證治》。指未婚女子因先天體質陽氣偏盛,陽盛化熱,熱邪耗傷陰血,導致月經閉止不行。此證多因情志鬱結、飲食辛燥,或外感熱邪內蘊,致使衝任二脈受阻,血海燥熱,經血不得下泄而成。
臨床表現:
除經閉外,常見身熱煩躁、口唇乾燥、咽喉乾痛、渴喜冷飲、惡熱喜涼、小便短赤、大便乾結,舌質紅絳、苔黃燥,脈象實而有力,或見滑數。
病機分析:
陽盛之體,氣有餘便是火,火熱內熾,灼傷津液,陰血虧耗,血海空虛;同時熱邪煎灼經脈,瘀熱互結,阻塞衝任,故月經閉止。熱邪上擾則見口乾咽燥,外蒸則身熱,下迫則便結溲赤。
治法:
以「養血瀉熱,調經通閉」為主,清瀉實熱以存陰,滋養陰血以潤燥,兼調衝任氣血。
方藥:
選用 四物涼膈散(《竹林女科證治》方),組成如下:
- 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)為君,養血調經,滋陰潤燥;
- 加 黃芩、黃連清瀉上中二焦火熱;
- 連翹、竹葉清心除煩,透熱外達;
- 薄荷疏肝解鬱,宣散鬱熱;
- 桔梗宣肺氣以助津液布散;
- 甘草調和諸藥,緩和苦寒之性。
加減運用:
若兼見胸脅脹痛、煩躁易怒,可加柴胡、梔子疏肝瀉火;若熱結便秘甚者,加大黃、芒硝通腑瀉熱;若陰虛明顯,口乾舌絳,可加玄參、麥冬滋陰降火。
古籍佐證: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血熱經閉者,由火邪熾盛,陰血乾涸,當瀉火滋陰。」《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》亦強調:「實熱經閉,脈洪數者,宜涼膈散類清熱導滯。」此證與虛熱經閉(陰虛內熱)有別,後者脈細數,治宜滋陰清熱,方用知柏地黃丸加減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