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脈侵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赤脈侵睛
定義與病機
赤脈侵睛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首見於《中醫眼科學講義》,屬「赤脈傳睛」範疇。其特徵為眼白部位出現赤色血絲,漸向黑睛(角膜)方向延伸,甚或纏繞睛珠(瞳孔)。此症多因火熱上炎或陰虛內熱所致,病位與心、三焦、腎等臟腑相關。
病因分型與證治
-
心火上炎
- 病機:心主血脈,開竅於目。情志化火或過食辛熱,致心火亢盛,循經上灼目絡。
- 表現:赤脈粗赤鮮明,眵多乾結,伴口舌生瘡、煩躁失眠。
- 治法:清心瀉火,涼血通絡。
- 方藥:瀉心湯(黃連、黃芩、大黃)加減,可佐牡丹皮、赤芍以增涼血之效。
-
三焦積熱
- 病機:三焦氣化失司,熱邪壅滯上焦,熏蒸目絡。
- 表現:赤脈密布,眼瞼紅腫,兼見咽喉腫痛、小便短赤。
- 治法:瀉三焦實熱,通腑解毒。
- 方藥:黃連解毒湯合導赤散加減,若便秘者可加大黃通下。
-
腎陰虧虛
- 病機:久病勞傷或房勞過度,腎陰虧耗,虛火浮越,灼傷目絡。
- 表現:赤脈細暗纏繞,眼乾澀昏花,伴腰膝痠軟、耳鳴。
- 治法:滋陰降火,養血明目。
- 方藥:補心湯(生地、麥冬、天冬)合杞菊地黃丸加減,虛熱甚者加知母、黃柏。
鑑別要點
- 赤脈傳睛:赤脈多起自兩眥(內外眼角),漸向黑睛蔓延,與「赤脈侵睛」病機相通,然後者更強調血絡貫穿白睛之象。
- 天行赤眼:屬外感風熱,發病急驟,白睛普遍紅赤,非限於脈絡延伸。
古籍參考
《銀海精微》提及:「赤脈貫睛,由心火鬱結,血滯不散。」強調血瘀化熱之病機,臨床可酌加丹參、紅花以活血通絡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