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收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收澀

收澀,又稱固澀,是治療精氣耗散、滑脫不收的方法。適用於自汗盜汗、久嗽虛喘、久痢久瀉、夢遺滑精、小便失禁、崩中漏下、久帶清稀等症。常用收澀藥有麻黃根、浮小麥、烏梅、罌粟殼、金櫻子、芡實、益智仁、桑螵蛸、烏賊骨等。常用收澀法有斂汗固表、斂肺止咳、澀腸止瀉、固崩止帶、固腎澀精等。收澀法是根據中醫陰陽五行學說,以收斂固澀為原則,通過藥物或其他治療手段,治療滑脫不收的病理狀態,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
收澀藥物主要有麻黃根、浮小麥、烏梅、罌粟殼、金櫻子、芡實、益智仁、桑螵蛸、烏賊骨等,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。

收澀法有斂汗固表、斂肺止咳、澀腸止瀉、固崩止帶、固腎澀精等多種方法。斂汗固表法主要用於治療自汗盜汗,常用藥物有麻黃根、浮小麥、烏梅等。斂肺止咳法主要用於治療久嗽虛喘,常用藥物有罌粟殼、金櫻子、芡實等。澀腸止瀉法主要用於治療久痢久瀉,常用藥物有桑螵蛸、烏賊骨等。固崩止帶法主要用於治療崩中漏下、久帶清稀,常用藥物有益智仁、芡實等。固腎澀精法主要用於治療夢遺滑精、小便失禁,常用藥物有麻黃根、浮小麥、烏梅等。

收澀法是一種常用的中醫治療方法,具有較好的療效。然而,收澀藥物多有收斂固澀作用,不宜長期服用,以免引起便祕、尿閉等副作用。因此,在使用收澀法治療疾病時,一定要遵醫囑,合理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