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臂痛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手臂痛痧
手臂痛痧為痧證之一,屬外感痧毒或氣血壅滯所致之局部痧症,其病機多與經絡阻滯、氣血運行不暢相關。根據《痧脹玉衡·手臂痛痧》所載,此症可分為「緊痧」與「慢痧」兩類:
- 緊痧:痧毒內攻臟腑,症勢急迫,除手臂局部疼痛外,多伴隨胸悶、嘔惡、發熱等全身症狀。治療上需內服痧藥以清解痧毒,如「玉樞丹」、「痧疫回春丹」等,並配合外治放痧法,刺絡出血以泄邪熱。
- 慢痧:痧邪僅滯留於手臂經絡,未深入臟腑,症見局部痠脹刺痛,皮膚或現紅絲、青筋。此類以針刺放痧為主,常取手陽明大腸經之合谷、曲池,或手厥陰心包經之內關等穴,挑刺或點刺出血,以疏通經氣、散瘀排毒。
中醫理論解析
手臂為手三陽經(大腸、小腸、三焦)與手三陰經(肺、心、心包)循行之所,痧毒客於經絡,易致氣血凝澀,不通則痛。臨床上,手臂痛痧多因暑濕穢濁之邪外襲,或勞傷氣血、經脈空虛,邪氣乘虛而入。其痧象可觀察皮膚下隱現紫紅痧點,按之痛甚,或見絡脈瘀張。
治法延伸
除針刺外,亦可配合刮痧療法,沿經絡走向刮拭,以出痧為度。若屬寒濕凝滯者,可佐以溫通藥材如艾葉、生薑外敷;熱毒偏盛則宜清熱解毒,如金銀花、連翹等煎湯外洗。
古籍參考
《痧脹玉衡》強調「痧無補法」,治痧當以「開泄透邪」為先,故手臂痛痧之處理,重在速祛痧毒,避免邪氣內傳。慢痧雖輕,然久滯亦能化熱,故早期刺絡為關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