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脈貫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赤脈貫睛

病證名
赤脈貫睛,又名赤脈貫目,首見於《原機啟微》,為中醫眼科常見病證之一。其特徵為目赤脈絡自氣輪(白睛)發起,貫穿風輪(黑睛),甚至延伸至瞳神外側,連接對側氣輪。此證多因火邪熾盛,尤以心火亢盛為主,屬眼科重症。

病因病機
《審視瑤函》云:「目不因火則不病……赤脈貫目,火益熾也。」指出火邪為本病主要致病因素。中醫認為,目為肝之竅,而心主血脈,若心火亢盛,循經上炎,灼傷目絡,則見赤脈貫布;或肝鬱化火,風熱外襲,亦可導致氣輪血絡瘀滯,蔓延至風輪。

證候特點
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詳述其特徵:

  1. 赤脈走向:自氣輪貫穿風輪,連接對側氣輪者,病勢深重,難治且易復發。
  2. 脈絡形態:細者病輕,粗者病重;若旁生虬亂絲脈,或伴見瘀滯結節,多預示變證。
  3. 方向與預後:赤脈從上而下者較重,從下而上者稍輕;若赤脈完全貫穿風輪,恐引發其他眼疾。

辨證論治
本病以「心火熾盛」為核心病機,治當清心瀉火、涼血散瘀。

  • 主方
    • 黃連天花粉丸:黃連瀉心火,天花粉清熱生津,佐以黃芩、梔子等增強瀉火之力。
    • 洗心散加減:適用於兼夾風熱者,可加防風、薄荷以疏風透邪。
  • 隨證加減
    • 若肝火偏旺,加龍膽草、夏枯草;
    • 血瘀明顯者,佐以丹參、赤芍活血通絡。

古籍補充
《銀海精微》強調,赤脈貫睛日久不愈,可耗傷陰血,致「血澀目昏」,此時需兼顧養陰,如合用滋陰降火湯。此外,外治可配合針刺放血或清熱解毒之眼藥點目,但須依證施治。

附註
此證與「赤絲亂脈」(僅限氣輪淺表)有輕重之別,臨床需細辨脈絡走向與病位深淺,以防誤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