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大指甲後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手大指甲後
定位與取穴
手大指甲後為經外奇穴之一,首載於《針灸集成》。其位置在手拇指尺側緣,即拇指第一節指骨關節橫紋頭之赤白肉際處。具體取穴時,可沿拇指內側(尺側)指甲後緣向指根方向觸摸,於第一指節橫紋盡頭、皮膚與指甲交界處(赤白肉際)即為此穴。
主治功效
此穴在中醫臨床中主要用於以下病症:
- 目疾:
- 雀目(夜盲症):因肝血不足或肝腎陰虛所致,此穴配合肝俞穴施灸,可調補肝血、明目。
- 結膜炎、角膜白翳:通過刺血或艾灸,可清泄肝經風熱,改善局部氣血瘀滯。
- 小兒腸胃病:
- 小兒消化不良、腹脹等,刺激此穴可調理脾胃氣機,尤適用於兼見目疾者。
操作方法
- 針刺:直刺0.1~0.2寸,或採點刺出血法,適用於實熱證目疾。
- 艾灸:艾炷灸3~5壯,或艾條溫和灸5~10分鐘,多用於虛證或寒證。
中醫理論基礎
此穴位於拇指尺側,屬手太陰肺經所過之處,而「肺主氣」「肝開竅於目」,故刺激此穴可間接調節肝肺氣機。另《針灸集成》強調其與肝俞配伍,體現「上病下取、遠端取穴」的治療思路,通過疏肝養血以明目。
現代應用延伸
部分中醫文獻提及此穴對慢性眼疲勞或假性近視有一定緩解作用,可能與調節局部經氣、改善眼部供血相關,然需進一步臨床驗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