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翻托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手翻托法
手翻托法為中醫正骨手法之一,主要用於整復肘關節脫臼及橈骨小頭半脫位,載錄於清代《傷科匯纂》卷一。此手法操作時,醫者一手固定患側肘部,另一手握持前臂,先施以牽引之力,使關節鬆解,繼而順勢向上翻折,利用槓桿原理使脫出之骨端復歸原位。
中醫理論基礎
肘關節脫臼多因外力牽拉、跌撲扭挫所致,導致筋絡受損,氣血瘀滯,骨節錯縫。手翻托法透過牽拉與翻折的協調動作,可舒展拘急之筋脈,疏通局部氣血,並藉由力學作用矯正骨節錯位。此法尤其適用於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(又稱「牽拉肘」),因幼兒橈骨頭發育未全,環狀韌帶鬆弛,輕度牽拉易致半脫位,手翻托法能溫和復位,避免二次損傷。
手法操作要點
- 固定患肘:醫者以一手拇指按壓於患肘外側(如橈骨小頭處),餘指穩固肘後,確保施力時關節穩定。
- 牽引前臂:另一手握持腕部或前臂遠端,沿肢體縱軸緩慢牽拉,以鬆解肌肉痙攣與關節嵌頓。
- 翻折復位:在維持牽引下,將前臂旋後(掌心向上),並屈曲肘關節,同時拇指輔助推按脫出之骨端,聞及「喀嗒」聲即示復位成功。
適應症與機理
- 肘關節後脫位:手翻托法之翻折動作可糾正尺骨鷹嘴向後上方的移位。
- 橈骨小頭半脫位:透過旋後與屈肘,使橈骨頭滑回環狀韌帶內,恢復肱橈關節對合。
此手法體現中醫「筋喜柔不喜剛」的原則,強調以柔勁導引,避免暴力整復,符合「順勢而為」的正骨理念。臨床運用時,需精準判斷脫臼方向與程度,方能施術得當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