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手銳
手銳為中醫解剖名詞,指人體手掌後方、小指側的隆起骨骼部位,即「銳骨」所在之處。此處為手部骨骼結構中顯著突出的部分,屬手腕尺側(小指側)的骨性標誌,與中醫經絡循行及診療密切相關。
經絡所屬與生理意義
- 手太陰經別絡所過
據《靈樞·經脈》記載,手太陰肺經之別絡(列缺穴分支)循行經過手銳區域。當此絡脈氣血壅滯時,可表現為「手銳掌熱」的實證症狀,反映肺經邪熱或氣血亢盛之象。 - 與手少陰心經的關聯
手銳骨鄰近「神門穴」(手少陰心經原穴),此處骨骼結構亦與心經氣血輸布相關。中醫臨床常觀察手銳部色澤、溫度變化,輔助判斷心肺氣機狀態。
解剖定位與骨性特徵
手銳骨即現代解剖學中的「尺骨莖突」(Styloid process of ulna),為尺骨末端向腕部延伸的錐形突起。其與橈骨莖突共同構成腕關節的骨性框架,主司手腕側向活動。中醫古籍強調此處「高骨」特徵,並以此作為針灸取穴或觸診的定位依據。
臨床應用
- 診斷意義:手銳部皮膚灼熱、腫脹,多提示手太陰或手少陰經實熱證;若按之凹陷冰冷,則可能為陽氣虛衰之候。
- 治療應用:鄰近穴位如「陽谷」(手太陽小腸經)、「養老」(手太陽郄穴)等,常配合手銳部觸診以調整經氣。
此部位雖非獨立穴位,但作為經絡氣血輸注的關鍵節點,於中醫理論中兼具解剖與功能雙重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