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上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上廉

手上廉為中醫經穴別名,首載於《聖濟總錄》,實為「上廉穴」之異稱。此穴屬手陽明大腸經,為臨床常用腧穴之一,其定位、功能與主治皆與上廉穴相通,以下詳述其要。


一、穴位定位

手上廉位於前臂背面橈側,當陽溪穴(腕背橫紋橈側端)與曲池穴(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)的連線上,距陽溪穴約9寸處。具體取穴法如下:

  1. 屈肘90度,掌心向胸。
  2. 自陽溪穴沿大腸經向上量取9寸(以骨度分寸法折算,約為前臂長度之三分之二)。
  3. 穴位在橈骨外側,肱橈肌與橈側腕伸肌之間。

二、穴名釋義

  • 上廉:「廉」有「側邊」之意,此穴位於前臂橈側緣上方,故名。
  • 手上廉:強調其歸屬於手部經脈,與「足上廉」(屬足陽明胃經)相區別。

三、經脈歸屬與特性

  • 經脈:手陽明大腸經。
  • 五行屬性:屬陽明經,多氣多血,擅長調理氣血壅滯之症。
  • 穴性:本穴為大腸經之經穴,具有疏通經絡、清瀉陽明鬱熱之效。

四、主治功能

  1. 局部病症
    • 前臂疼痛、麻木、攣急。
    • 肘臂屈伸不利,如網球肘、腱鞘炎等。
  2. 經脈循行病症
    • 手陽明大腸經循行所過之頭面、五官疾患,如牙痛、咽喉腫痛。
    • 腸腑病症:腹痛、腹脹、泄瀉(因大腸經絡屬大腸,腑病可遠取)。
  3. 其他應用
    • 配合合谷、曲池等穴,可增強清熱解表之力,用於外感風熱。

五、刺灸方法

  • 針刺:直刺0.5~1寸,局部酸脹感可向腕部或肘部放散。
  • 艾灸:溫和灸5~10分鐘,適用於寒濕痹痛。

六、配伍應用

  • 曲池外關,舒筋活絡,治療肘臂疼痛。
  • 合谷下廉,調理腸腑氣機,緩解腹痛。
  • 頰車迎香,疏風通絡,改善面癱或鼻塞。

七、古籍記載

  • 《聖濟總錄》:「手上廉,在曲池下三寸。」(註:宋代骨度分寸與現代略有差異。)
  • 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上廉,在三里下一寸,手陽明脈之所入也。」

附註:手上廉與「下廉穴」同屬大腸經,兩穴常上下呼應使用,下廉偏於調理腸腑,而上廉長於疏通經絡,臨床需辨證選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