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脈傳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赤脈傳睛,中醫眼科病名。又稱赤脈外障、眥赤。是指赤脈從大眥或小眥起始,橫貫白睛之症。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有"小眥赤脈外障"的記載,《銀海精微》等書則分為"大眥赤脈傳睛"和"小眥赤脈傳睛"兩種。本症必須是赤脈基始于兩眥部方能確診,若赤脈從他處起始,虬蟠纏繞者,稱"赤絲虬脈",如從眥部生長出大片紅肉,橫貫白睛,狀如蠅翅者,稱"胬肉"。均不屬本條討論範圍。

【常見證候】

心火赤脈傳睛:赤脈從一眥或兩眥起始,橫貫白睛,血脈粗大深紅,癢澀刺痛,眵多乾結,頭痛煩熱,口乾而渴,舌紅少苔,脈數。

陰虛火旺赤脈傳睛:赤脈從一眥或二眥發生,白睛淡紅,絲脈細小,刺癢輕微,眵少而不結,雙目乾澀,頭暈目眩,舌紅無苔,脈細數。

陰精虧損赤脈傳睛:眥部赤脈細小,白睛淡紅,雙目乾澀昏花,耳鳴耳聾,腰膝痠軟,遺精早泄,舌紅少苔,脈細無力。

【鑒別分析】

心火赤脈傳睛與陰虛火旺赤脈傳睛:二者皆因"火"邪為病,但有虛實之分。前者乃心經實火,上乘目竅所致。心主血,二眥屬血輪,內應于心,心火燔灼,故赤脈粗大深紅,癢澀刺痛,眵多乾結。兼見頭痛面赤,煩熱口渴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治宜清心瀉火,方用瀉心湯,溲赤心煩者,合導赤散化裁。後者為陰虛水不濟火,虛火上擾,故目眥紅赤不甚,赤脈細小如絲,眵少而不結。兼見頭暈目眩,雙眼乾澀,心悸怔忡,心煩不寐,舌紅無苔,脈數。治宜滋陰降火,方用知柏地黃丸;心悸怔忡,心煩不寐者,合得效補心丹。

腎精虧損赤脈傳睛:多由房事不節,勞傷心腎,精虧液耗,目乏滋養所致。症見赤脈微細,乾澀昏花,兼伴耳鳴耳聾,腰膝痠軟,遺精早泄。舌紅,脈虛無力。治宜補腎填精,方用駐景丸。

赤脈傳睛總由"火"致,但應分虛實。辨證要點:心經實火內炎,以赤脈粗大,眥部紅赤,刺痛癢澀為憑;陰虛水不濟火,虛火上炎,以赤脈細小,色淡紅,目乾澀為準;腎精虧損,則以眥部赤脈稀疏,無刺癢疼痛,惟乾澀昏花為依據。

【文獻別錄】

《醫宗金鑒.眼科心法要訣》:"眥赤之證,赤脈起于大眥者,心經之實火也;赤脈起于小眥者,心經之虛熱也。實者用洗心散,兩解其邪;虛者用九仙散,清降其虛熱也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