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少陽之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少陽之正

手少陽之正,為十二經別之一,首載於《靈樞·經別》,屬手少陽三焦經之別行分支。經別者,乃十二正經別出之脈,其循行特點為「離、入、出、合」,即從本經分出後,深入體腔,聯繫臟腑,再淺出體表,最終與相表裏之經脈相合。

循行路線
手少陽之正,從手少陽三焦經分出,於頭頸部離本經,向下進入缺盆(鎖骨上窩),布散於胸中,聯絡心包,繼而下行穿過橫膈,依次屬上、中、下三焦。其後,此脈復出於項部,與手厥陰心包經之經別相合,完成「六合」中之表裏配合。

生理功能

  1. 加強表裏經聯繫:手少陽之正與手厥陰之正相合,強化三焦經與心包經在深部的聯繫,協調二者氣血運行。
  2. 濡養所屬臟腑:其內行路線貫穿三焦,助三焦通行原氣、輸布水液之功能。
  3. 擴展經脈主治:通過深入體腔,延伸手少陽經對內臟病症的調節作用,如胸悶、膈疾等。

與經脈關係
手少陽之正屬三焦經分支,與本經互為補充。十二經別皆可彌補正經未達之部位,尤重臟腑深部聯繫,故《類經》云:「正經猶夫溝渠,經別猶夫支瀆。」

文獻依據
《靈樞·經別》明言:「手少陽之正,指天,別於巔,入缺盆,下走三焦,散於胸中也。」後世如《針灸甲乙經》《黃帝內經太素》均承此說,並強調其「合心主(心包經)」之特點。

此概念為經絡理論中「經別系統」之重要組成,臨床針灸選穴或辨證時,需綜合考量正經與經別之協同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