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少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少陰心經

手少陰為十二經脈之一,首載於《靈樞·經水》,屬心之經脈,故又稱「手少陰心經」。此經與心臟密切相關,主司血脈運行及神志活動,為五臟六腑之大主,在中醫經絡理論中佔有核心地位。

經脈循行

手少陰心經起於心中,出屬「心系」(心與其他臟腑相連之脈絡),向下貫穿橫膈,聯絡小腸;其支脈從心系上行,挾咽喉,連繫「目系」(眼球後方與腦相連之組織)。主幹另從心系分出,上行至肺,再向下出腋下(極泉穴),沿上臂內側後緣,行於手太陰肺經與手厥陰心包經之後,下至肘窩(少海穴),繼而沿前臂內側後緣,抵達掌後腕豆骨部(神門穴),進入掌內後緣(少府穴),止於小指橈側端(少衝穴),與手太陽小腸經相接。

生理功能

  1. 主血脈:心經氣血充盈,則血行通暢,面色紅潤,脈象和緩有力;若心經氣血不足,可致心悸、面色蒼白或青紫。
  2. 藏神:心為「君主之官」,主宰精神意識。心經異常可現失眠、多夢、健忘,甚則神志昏亂。
  3. 開竅於舌:心經氣血上榮於舌,故舌質、舌態變化(如舌尖紅赤、語言謇澀)常反映心經狀態。

病候表現

《靈樞·經脈》載其「是動則病嗌乾,心痛,渴而欲飲,是為臂厥」,意指外邪侵襲經脈時,可見咽喉乾燥、心區疼痛、口渴等;若經氣不足,則現胸脅悶痛、上肢內側後緣冷痛或麻木。

主要腧穴

  • 極泉:腋窩頂點,主治心痛、胸悶、上肢不遂。
  • 少海:肘窩內側,寧心安神,緩解肘臂攣痛。
  • 神門:腕橫紋尺側端,為心經原穴,擅治失眠、心悸、癲癇。
  • 少衝:小指末節橈側,瀉熱醒神,用於熱病昏厥。

與他經關係

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互為表裡,經氣相通;另通過「心系」與腎經相聯繫,構成「心腎相交」之生理基礎。其氣血盛衰亦影響督脈(總督陽經)及相關絡脈。

此經理論深植於《內經》,後世醫家如張仲景《傷寒論》辨少陰病時,亦涵蓋心經病機,足見其臨床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