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少陰標本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少陰標本

手少陰標本為十二經標本理論之一,出自《靈樞·衛氣》,論述手少陰心經氣血輸注的關鍵部位。其內容明確指出:「手少陰之本,在銳骨之端;標在背腧也。」此理論不僅闡明經脈氣血運行的根基與趨向,更與臨床辨證施治密切相關。

手少陰之本:銳骨之端

「本」為經脈氣血生發之源,手少陰心經之本位於「銳骨之端」。銳骨即尺骨莖突,其端對應現代穴位「神門穴」(HT7)。神門為手少陰心經之原穴,乃心氣所注之處,具有調理心神、安定魂魄之效。《針灸甲乙經》載其主治「心煩、心痛、驚悸、怔忡」,反映其與心系疾病的關聯性。

手少陰之標:背俞

「標」為經氣所歸之處,手少陰之標位於「背俞」,即「心俞穴」(BL15)。心俞屬足太陽膀胱經,為心之背俞穴,是臟腑之氣輸注於背腰部的特定腧穴。《類經》云:「五臟之俞皆本於太陽」,故心俞雖屬膀胱經,實為心氣外應之樞紐,主治心悸、胸悶、失眠等心系疾患。

標本理論的臨床意義

手少陰標本體現「本在四肢,標在頭身」的經脈氣血運行規律。神門(本)與心俞(標)的配伍,可調節心經虛實,如《針灸大成》以神門配心俞,用於心氣不足之證。此理論亦為「上病下取,下病上取」的針灸治則提供依據,如心神不寧取神門,胸痹取心俞,皆基於標本氣機的相互影響。

與其他理論的關聯

手少陰標本與「根結理論」相呼應,神門為「本」相當於「根」,強調經氣始發;心俞為「標」則類同「結」,反映經氣所歸。此外,《難經》提出「陰經之病取之原」,神門作為心經原穴,與背俞穴協同,深化了「標本相應」的治療思想。

綜言之,手少陰標本理論貫穿中醫經絡學說與臨床實踐,透過神門與心俞的氣血聯繫,展現經脈內外相應的整體觀,為針藥並施的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