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少陰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少陰郄

手少陰郄,又稱陰郄,為手少陰心經之郄穴,首載於《針灸甲乙經》。郄穴乃經脈氣血深聚之處,多主急症與血證,而陰郄屬心經,故其功能與心神、血脈密切相關。

定位與取穴

陰郄位於前臂掌側,腕橫紋上0.5寸,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。取穴時,可先定位神門穴(腕橫紋尺側端),再向肘方向量半寸處即為本穴。

功能與主治

陰郄為心經氣血滲灌之要穴,具以下功效:

  1. 寧心安神:主治心悸、怔忡、失眠等心神不寧之證,因心主神明,此穴可調理心氣以安定神志。
  2. 清熱止血:心經有熱所致吐血、衄血,可刺此穴以涼血止血。
  3. 通絡止痛:對於心經循行部位之疼痛,如腕臂內側痛,亦有緩解之效。

配伍應用

  • 內關神門,增強寧心鎮靜之效,用於心煩失眠。
  • 孔最,治肺熱咯血,因心經與肺脈相通,二穴協同可清上焦熱邪。

刺灸法

直刺0.3~0.5寸,局部有酸脹感,或向小指放射;可灸,但心經多血少氣,灸法宜慎。

陰郄與其他郄穴(如孔最、溫溜)同具調理本經急症之特性,然因歸屬心經,其應用尤重心系病證,為臨床調治心神疾患之要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