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少陰心經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心經針灸療法

一、心經針灸療法概述

心經針灸療法是一種以經絡理論為基礎的中醫針灸技術,針對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的「手少陰心經」。心經主要調控心臟功能、精神情志和血液循環,與情志病、心臟病及相關系統失調有密切聯繫。


二、功效

  1. 調節心臟功能

    • 改善心悸、胸悶、心律不整。
    • 增強心臟供血供氧功能。
  2. 疏通經絡,促進氣血循環

    • 改善氣滯血瘀症狀,如胸痛、心痛。
    • 緩解肩頸及上肢麻木或疼痛。
  3. 調理精神情志

    • 改善失眠、多夢、焦慮、抑鬱。
    • 緩解癲癇、狂躁等情志相關病症。
  4. 調節血壓

    • 降低高血壓或緩解心源性低血壓。
  5. 其他效應

    • 緩解口瘡、舌痛等與心經有關的症狀。

三、操作方法

  1. 定位穴位 依據心經的循行路線,選取合適的主穴與配穴。

    • 心經循行:起於心中,經肺、橫隔膜,連絡小腸,從腋下沿上臂內側下行至手掌內側,小指末端。
  2. 針刺手法

    • 消補手法:根據病情選擇補法(如氣虛、陽虛)或瀉法(如心火亢盛、血瘀)。
    • 針刺深度一般適中,成人以0.3-0.8寸為宜,針刺感應以酸、麻、脹為主。
  3. 選取頻率

    • 初期治療:每周2-3次。
    • 慢性病維護:每周1次或隔周1次。
  4. 配合輔助技術

    • 可搭配艾灸、拔罐,增強療效。

四、常用穴位建議

  1. 主穴(心經經穴)

    • 極泉(HT1):緩解胸悶、心悸,調理心功能。
    • 少海(HT3):改善手臂麻木、心煩失眠。
    • 通里(HT5):心悸、健忘、舌強不語。
    • 陰郄(HT6):心痛、失眠、多夢。
    • 神門(HT7):調理失眠、焦慮。
  2. 配穴(其他經絡)

    • 內關(PC6,手厥陰心包經):治療心痛、胸悶、失眠。
    • 百會(GV20,督脈):安神定志,改善頭暈。
    • 太沖(LR3,足厥陰肝經):疏肝解鬱,調理情志。
    • 足三里(ST36,足陽明胃經):增強體質,補益氣血。

五、注意事項

  1. 禁忌症

    • 心衰、心臟起搏器患者慎用。
    • 妊娠期孕婦避免在腹部及腰骶部取穴。
  2. 針刺安全

    • 注意針刺深度,避免傷及神經及血管。
    • 極泉穴(腋下)慎刺,避免損傷大血管。
  3. 患者配合

    • 患者在針刺過程中應保持平靜,避免過度緊張。
    • 治療前後避免劇烈運動或飲用刺激性飲料。
  4. 醫者操作

    • 熟練經絡穴位定位與針刺手法。
    • 針具需嚴格消毒,確保無菌操作。
  5. 療效監控

    • 若治療期間症狀無明顯改善,應考慮其他治療方法。
    • 注意觀察針刺反應,防止暈針或局部不適。

心經針灸療法適用範圍廣泛,但需根據個體病情進行辨證施治,配合其他經絡的調理,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如有需要,可以進一步結合現代醫學進行心臟功能檢測,確保針灸療法的安全性與有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