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少陰心經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心經氣功與導引術

心經氣功與導引術結合了中醫經絡理論與氣功動作,通過特定的身體運動、呼吸調節和意念引導,疏通心經氣血,調節心神。這套方法簡單實用,適合日常保健及調理心經相關不適症狀。


一、心經氣功與導引術的功效

  1. 改善心臟功能

    • 調節心臟氣血運行,緩解心悸、胸悶、心律不齊等問題。
    • 增強心臟供血功能,預防心血管疾病。
  2. 調理情志

    • 心主神志,通過導引術穩定情緒,緩解焦慮、煩躁、抑鬱等負面情緒。
    • 改善失眠、健忘,提高專注力。
  3. 疏通心經

    • 促進氣血通暢,緩解心經循行路徑的氣滯血瘀。
    • 改善局部疼痛、麻木等症狀。
  4. 提升整體氣血

    • 通過氣功鍛煉增強全身氣血運行,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。
  5. 清心火,安神定志

    • 有助於降低心火過旺引起的口瘡、舌痛、煩躁不安。

二、心經氣功與導引術的操作方法

1. 呼吸調息

  • 方法:採用腹式呼吸,緩慢吸氣,將氣息引至小腹,然後緩緩呼氣。
  • 時間:每次練習前可進行3-5分鐘呼吸調息,調整心境,進入放鬆狀態。

2. 動作要點與導引方法

以下是針對心經的氣功與導引術常用動作:


動作 1:展胸舒心

  • 目標功效:疏通心胸,促進氣血流通。
  • 操作方法
    1. 站立或坐姿,雙手自然下垂。
    2. 吸氣時,雙臂向側面平舉,掌心向上,慢慢向後展開。
    3. 呼氣時,雙臂回到胸前,掌心相對,微微按壓。
    4. 重複8-12次,動作與呼吸同步。
  • 意念引導:感覺氣流經過胸部,帶走鬱結之氣,胸中輕鬆。

動作 2:舒展心經

  • 目標功效:沿心經路線進行全身導引,緩解經絡不暢。
  • 操作方法
    1. 雙臂自然下垂,雙腳與肩同寬。
    2. 吸氣時,右臂內旋抬起,經胸前伸向左側;同時左手自然向下伸展。
    3. 呼氣時,右手經體側回到起始位置,換左臂進行。
    4. 重複動作左右交替進行10-15次。
  • 意念引導:注意手少陰心經從腋部經上臂到小指的循行,感覺氣血隨動作流動。

動作 3:捧心安神

  • 目標功效:安神定志,緩解心神不寧。
  • 操作方法
    1. 坐姿或站姿,雙手掌心相對於胸前。
    2. 吸氣時,雙手向上舉至額前,慢慢分開至兩側。
    3. 呼氣時,雙手再次合於胸前,動作緩慢柔和。
    4. 重複6-8次。
  • 意念引導:想像清新氣流進入胸中,平復內心躁動。

動作 4:心經拍打導引

  • 目標功效:直接疏通心經,緩解經絡阻滯。
  • 操作方法
    1. 採取坐姿或站姿,用空心掌輕輕拍打上臂內側心經循行路線。
    2. 拍打順序從腋下至小指內側,每條手臂反覆5分鐘。
    3. 適當加強對重點穴位(如神門、少府、少衝)的拍打。
  • 意念引導:想像氣血流動順暢,消除局部瘀滯。

三、注意事項

  1. 適用人群

    • 心悸、胸悶、情志不穩、失眠者。
    • 日常養生、保健需求者。
  2. 禁忌人群

    • 重症心臟病患者:動作應適當減少,避免劇烈導引。
    • 孕婦:某些導引動作需避免過於劇烈。
    • 急性感染期:如有發燒或急性病,應暫停氣功練習。
  3. 練習環境

    • 選擇安靜、通風的地方,避免冷風直吹。
    • 保持身體放鬆,穿著舒適的服裝。
  4. 時間與頻率

    • 每次練習15-30分鐘即可,早晨或晚上進行最佳。
    • 每周練習3-5次,長期堅持可見效果。
  5. 動作與呼吸同步

    • 所有動作應與呼吸配合,保持緩慢、均勻的節奏。
  6. 避免過度用力

    • 動作柔和自然,避免強行伸展或過度用力,特別是在拍打時。
  7. 個體化調整

    • 根據個人體質選擇合適的動作,初學者可以從簡單的呼吸調息開始。

四、綜合建議

  • 結合中醫理論:心經氣功與導引術可與針灸、艾灸或中藥調理相結合,效果更佳。
  • 逐步進階:初學者可從呼吸調息開始,熟悉後加入全套動作。
  • 日常堅持:氣功與導引術效果需長期練習才能顯現,建議養成日常練習的習慣。

心經氣功與導引術是一種自然、安全的保健方法,通過簡單的身體動作和呼吸調控,實現身心平衡和健康維護,非常適合現代人的日常養生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