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少陰之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手少陰之正
手少陰之正,為十二經別之一,首載於《靈樞·經別》,屬手少陰心經的別行分支。經別為經脈之深部分支,具有加強表裡兩經聯繫、調和陰陽氣血之效,其循行特點為「離、入、出、合」,與本經相輔相成。
循行路線
據《靈樞》所述,手少陰之正自心經分出後(離),入走於心(入),上出於咽喉(出),繼而與手太陽小腸經相合(合),形成「六合」中的一組表裡經絡聯繫。此循行路徑強化了心與小腸的生理協調,並通過咽喉部與其他經脈交會,進一步影響心神及上部氣機。
生理功能
- 溝通表裡:手少陰之正與手太陽之正相合,使心與小腸表裡相繫,協調二者功能。心主血脈而藏神,小腸主受盛化物,經別之聯繫有助於氣血化生與輸布。
- 濡養臟腑:其內行於心,上達咽喉,對心神安定、咽喉部氣血濡養具重要作用。
- 調和陰陽:經別深入體腔,補足十二正經未及之處,尤其強化了陰經與頭面部的聯繫。
臨床意義
手少陰之正異常可表現為心悸、咽喉不利或神志不寧等症。針灸或藥物調理時,除本經穴位外,亦可配合手太陽經穴(如支正、小海)以增強療效。歷代醫家重視經別對疑難病症的調治價值,如《類經》強調其「能正經之陰陽,通氣血之道路」。
此概念體現中醫經絡學說的整體性,亦為「心與小腸相表裡」理論提供結構基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