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太陽經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太陽經別

手太陽經別為十二經別之一,屬手太陽小腸經的分支,其循行與功能在中醫經絡理論中具有重要意義。根據《靈樞·經別》記載:「手太陽之正,指地,別於肩解,入腋走心,系小腸也。」此段經文明確描述了手太陽經別的起始與循行路徑。

循行路徑
手太陽經別起始於手太陽小腸經的肩關節部位(「肩解」),自此分出後,向內下方行進,進入腋窩(「入腋」)。隨後,其脈氣深入體內,斜向絡屬心臟(「走心」),再向下聯繫小腸(「系小腸」)。此循行特點體現了手太陽經別與心、小腸的內在聯繫,強化了表裡兩經的溝通。

生理功能

  1. 加強表裡經聯繫:手太陽經別從手太陽小腸經分出,並深入體內絡心屬小腸,進一步加強了小腸經與心經的表裡關係,使二者在氣血運行與功能調節上更為密切。
  2. 擴展經絡作用範圍:經別作為經脈的延伸,使手太陽小腸經的氣血能夠灌注於心臟,調節心脈氣機,並影響小腸的受盛與化物功能。
  3. 調節內外氣機:手太陽經別循行於腋窩與胸腔,參與調節上肢與軀幹的氣血輸布,尤其對心區與小腸的氣血運行具有協調作用。

與其他經絡的關係
手太陽經別與手少陰心經的經別相互呼應,形成表裡經的深層聯繫。此外,其循行路徑與手太陽小腸經的標本、根結理論相契合,進一步體現了經別在十二經脈系統中的橋樑角色。

臨床意義
在針灸與推拿治療中,手太陽經別的循行區域(如肩腋部)常作為調理心與小腸功能的輔助取穴依據。若此經別氣血失調,可能表現為肩臂痠痛、心悸或小腸功能紊亂等症候,可通過刺激相關經穴以調和氣血。

手太陽經別的理論不僅豐富了十二經脈的循行體系,更深化了中醫對臟腑經絡聯繫的認識,為臨床辨證與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