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太陽小腸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手太陽小腸經是十二經脈之一。《靈樞.經脈》中記載:「小腸手太陽之脈,起於小指之端,循手外側上腕,出踝中,直上循臂骨下廉,出肘內側兩筋之間,上循臑外後廉。出肩解,繞肩胛,交肩上,入缺盆,絡心,循咽,下膈,抵胃,屬小腸;其支者,以缺盆循頸上頰,至目脫眥,卻入耳中;其支者,別頰,上(出頁),抵鼻,至目內眥,斜絡於顴。」
即該經循行路線起自手小指尺側端(少澤),沿手掌尺側緣上行,出尺骨莖突,沿前臂後邊尺側直上,從尺骨鷹嘴和肱骨內上髁之間(小海)向上,沿上臂後內側出行到肩關節後,繞肩胛,在大椎穴處與督脈相會。又向前進入缺盆(鎖骨上窩),深入體腔,聯絡心臟,沿食道下行,穿膈肌,到胃部,入屬小腸。其分支從鎖骨上窩沿頸上頰到外眼角,又折回進入耳中(聽宮)。另一支脈從面頰部分出,經眶下,達鼻根部的內眼角,然後斜行到顴部(顴髎)。脈氣由此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。
本經發生病變,主要表現為咽痛,頜腫,耳聾,目黃和肩部,上肢後邊內側本經脈過處疼痛等。
手太陽小腸經
手太陽小腸經是十二經脈之一,簡稱小腸經,別名為太陽經、少澤經。本經起於手小指尺側端(少澤),沿手掌尺側緣上行,出尺骨莖突,沿前臂後邊尺側直上,從尺骨鷹嘴和肱骨內上髁之間(小海)向上,沿上臂後內側出行到肩關節後,繞肩胛,在大椎穴處與督脈相會。又向前進入缺盆(鎖骨上窩),深入體腔,聯絡心臟,沿食道下行,穿膈肌,到胃部,入屬小腸。其分支從鎖骨上窩沿頸上頰到外眼角,又折回進入耳中(聽宮)。另一支脈從面頰部分出,經眶下,達鼻根部的內眼角,然後斜行到顴部(顴髎)。脈氣由此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。
本經發生病變,主要表現為咽痛,頜腫,耳聾,目黃和肩部,上肢後邊內側本經脈過處疼痛等。
手太陽小腸經穴位
手太陽小腸經共有19個穴位,分別是:少澤穴、前谷穴、後溪穴、腕骨穴、陽谷穴、外關穴、支溝穴、天井穴、瘈脈穴、通里穴、肩貞穴、曲池穴、肘髎穴、手三里穴、上廉穴、下廉穴、肩外俞穴、肩中俞穴、天宗穴、大椎穴。
手太陽小腸經功效
手太陽小腸經具有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、緩解疼痛、改善睡眠、提高免疫力等功效。
手太陽小腸經主治疾病
手太陽小腸經主要主治咽喉腫痛、耳鳴耳聾、目赤腫痛、肩背疼痛、上肢疼痛、失眠等疾病。
手太陽小腸經按摩
手太陽小腸經可以通過按摩來緩解疼痛、改善睡眠等症狀。按摩手太陽小腸經時,可以用手掌按摩小腸經上的穴位,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刺激穴位。
手太陽小腸經保健
平時可以多按摩手太陽小腸經上的穴位,也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滋陰潤燥、清熱解毒、通利咽喉等功效的食物,如百合、銀耳、雪梨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