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少陽絡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手少陽絡脈
手少陽絡脈為十五絡脈之一,屬手少陽三焦經之分支,其循行與病候記載於《靈樞·經脈》。此絡脈自腕關節上方二寸處之外關穴分出,沿臂膊外側繞行,上行注入胸中,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會合,形成經脈表裡相合之聯繫。
循行特點
手少陽絡脈之循行路徑明確,起於外關穴(位於腕背橫紋上二寸,尺骨與橈骨之間),向外繞行臂部外側,繼而向上貫穿胸膈,與心包經相接。此絡脈不僅加強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之聯繫,亦為三焦氣機輸布之重要通路,體現中醫「經絡相貫,如環無端」之理論。
病候表現
《靈樞》載其病候分虛實兩類:
- 實證:氣血壅滯,可見肘關節拘攣、屈伸不利,甚則臂外側疼痛,伴隨三焦氣化失調之症,如胸悶、煩熱。
- 虛證:氣血不足,絡脈失養,則見肘臂弛緩無力、麻木不仁,或伴心包經氣虛之徵,如心悸、氣短。
與三焦經之關係
手少陽絡脈隸屬三焦經,三焦主司「決瀆之官」,通行原氣與水液。此絡脈病變常反映三焦功能異常,如實證多因外邪阻絡或氣滯血瘀,虛證則多源於氣血虧虛或陽氣不振。臨床上,外關穴不僅為絡穴,亦為八脈交會穴之一,通陽維脈,故針刺此穴可調理三焦、疏風清熱,兼治絡脈與陽維脈之病。
古典文獻佐證
除《靈樞》外,《針灸甲乙經》進一步闡述外關穴主治「肘臂不得屈伸,手指痛不能握」;《類經圖翼》亦強調其「主耳聾、目赤、肘臂攣急」等症,均與絡脈病候呼應。
綜觀之,手少陽絡脈為三焦經氣血輸布之要道,其循行與病候體現經絡系統「內屬臟腑,外絡肢節」之功能,亦為針灸辨治上肢及胸膈疾患之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