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太陽小腸經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手太陽小腸經病,是指手太陽小腸經所發生的病候。《靈樞.經脈》載:「小腸手太陽之脈……是動則病;嗌痛頜腫,不可以顧,肩似拔,臑似折。是主液所生病者;耳聾,目黃,頰腫,頸頜肩臑肘臂外後廉痛。」又《靈樞.邪氣藏府病形》:「小腸病者,小腹痛,腰脊控睾而痛,時窘之後,當耳前熱,若寒甚,若獨肩上熱甚,及手小指次指之間熱,若脈陷者,此其候也。」本經主要病證為:咽喉痛,腮腫,耳聾,目黃,項強,肩胛及上肢後外側痛,小腹痛,脹,引腰脊,泄瀉,大便不利。
手太陽小腸經病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外感風寒濕邪,侵襲經脈,阻遏經氣,導致經脈失調,出現咽喉痛、項強、肩胛及上肢後外側痛等症狀。
- 內傷飲食,脾胃失調,濕濁內生,阻遏經脈,導致經脈失調,出現咽喉痛、耳聾、目黃、小腹痛、脹等症狀。
- 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滯血瘀,阻遏經脈,導致經脈失調,出現咽喉痛、腮腫、項強、肩胛及上肢後外側痛等症狀。
手太陽小腸經病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咽喉痛:咽喉部位疼痛,疼痛性質多為刺痛或灼痛,可伴有吞咽困難、聲音嘶啞等症狀。
- 腮腫:腮部腫脹,疼痛,可伴有發熱、頭痛、全身不適等症狀。
- 耳聾:聽力下降,耳鳴,耳內堵塞感,可伴有頭暈、耳悶等症狀。
- 目黃:眼部發黃,視物不清,可伴有頭暈、眼乾等症狀。
- 項強:頸部僵硬、疼痛,可伴有頭痛、肩背痛等症狀。
- 肩胛及上肢後外側痛:肩胛部位及上肢後外側疼痛,疼痛性質多為酸痛或脹痛,可伴有肩背僵硬、手臂活動不利等症狀。
- 小腹痛、脹:小腹部位疼痛、脹痛,可伴有尿頻、尿急、尿痛等症狀。
- 引腰脊:小腹痛、脹向腰部和脊柱放射,可伴有腰痛、脊柱疼痛等症狀。
- 泄瀉:大便稀溏,次數增多,可伴有腹痛、腹脹等症狀。
- 大便不利:大便乾燥,排便困難,可伴有腹痛、便秘等症狀。
手太陽小腸經病的診斷,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相關檢查,可以做出診斷。
手太陽小腸經病的治療,主要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,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。常用的中藥有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、大黃、芒硝、白礬、木通、車前子、澤瀉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等。
手太陽小腸經病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