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赤痢

赤痢,又稱血痢,是指痢疾中以血便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,多由痢疾桿菌感染所致。赤痢的臨床症狀包括發熱、腹痛、腹瀉、裏急後重,糞便可呈膿血便或果醬樣便,甚至下純血。發熱症狀多為中等度,可高達39℃~40℃;腹痛多為陣發性,位於左下腹部,可向下髖部放射;腹瀉多為水樣便或膿血便,每日可排便數次至十餘次;裏急後重為赤痢的典型症狀,患者有排便感,但排便後仍有排便不盡感。

赤痢的病因主要為痢疾桿菌感染,它是一種革蘭陰性桿菌,通常通過糞口途徑傳播。患者排出含有痢疾桿菌的糞便,這些糞便可以污染水源或食物,當健康人食用或飲用被污染的水源後即會被感染。此外,患者所用的衣物、毛巾、玩具等也可能成為傳染源。

當痢疾桿菌侵入人體後,可以在腸道內大量繁殖,並產生毒素,進而引起腸道黏膜炎症和損傷,導致赤痢的臨床症狀。

赤痢的診斷可以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、痢疾桿菌的檢查結果以及流行病學史等。治療赤痢的方法主要包括抗菌治療、止瀉治療、補液治療和對症治療。抗菌治療是赤痢的首選治療方法,常用的抗菌藥物有慶大黴素、林可黴素、阿莫西林等。止瀉治療可使用鉍劑、蒙脫石散等。補液治療是赤痢患者的重要治療措施,可以使用口服補液鹽或靜脈輸液。對症治療可使用解熱鎮痛藥、止痛藥和止血藥等。

預防赤痢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個人衛生,飯前便後要洗手;不吃生冷、不潔食物;不喝生水;保持環境衛生,垃圾要及時清理;對可疑患者要及時隔離治療,並對其排泄物進行消毒處理。赤痢是一種嚴重的腸道傳染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大家要提高警惕,做好預防工作。如果出現了相關症狀,要及時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