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太陽之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手太陽之別
手太陽之別,又稱手太陽絡脈,為中醫經絡系統中十五絡脈之一,首載於《靈樞·經脈》。此絡脈隸屬於手太陽小腸經,為其分支,具有聯絡表裡經脈、調和氣血之功能。
經絡循行
手太陽之別從腕後五寸(養老穴)分出,向內上行,散佈於小腸經與心經之間,形成經脈間的橫向聯繫。《靈樞》記載其「別走少陰」,意指此絡脈與手少陰心經相銜接,體現中醫「表裡相合」的理論。
生理功能
- 溝通表裡經脈:
作為絡脈,手太陽之別加強了手太陽小腸經(陽經)與手少陰心經(陰經)的聯繫,協調陰陽氣血平衡。 - 調節局部氣血:
其循行路徑涵蓋上肢外側及肩背部,對該區域的氣血運行與痛症緩解具影響力。 - 反映病候:
絡脈異常時,可能出現肩臂痠痛、耳鳴或小腹脹滿等症狀,與小腸經和心經的失調相關。
病候與應用
- 實證:絡脈氣血壅滯時,可見皮膚熱腫或關節弛緩。
- 虛證:氣血不足則易生疣疹或皮膚麻木。
臨床上,針刺養老穴(絡穴)可調治此絡脈異常,兼顧小腸經與心經之疾。
理論背景
手太陽之別的循行與功能,反映中醫「經脈所過,主治所及」的原則,亦體現絡脈系統在細微氣血調控中的作用,為針灸與內科辨證提供理論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