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太陰標本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手太陰標本

手太陰標本為中醫經絡理論中「標本」概念之一,出自《靈樞·衛氣》,用以闡述手太陰肺經氣血輸布之根結關係。

手太陰之本

手太陰肺經之「本」位於寸口之中,即腕後橈動脈搏動處,對應穴位為太淵穴(屬肺經之原穴,亦為脈會)。《靈樞》強調「寸口」為脈之大會,肺朝百脈,故太淵不僅為肺經原氣所駐,更反映全身氣血盛衰,為診脈之關鍵部位。

手太陰之標

手太陰之「標」位於腋內動脈處,即中府穴(肺經募穴)。此處為肺經氣血向外輸布之樞紐,與胸中氣機密切相關。中府為肺之募穴,是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特定穴位,標誌肺經氣血由內向外宣發的起點。

標本理論的意義

手太陰標本體現了肺經氣血運行「根於本、散於標」的規律:

  1. 本為氣血之源:太淵為原穴,主導肺經原氣,維繫經脈正常功能。
  2. 標為氣血之末:中府反映肺氣宣發狀態,與呼吸、胸陽布散相關。
    此理論臨床應用於針刺選穴,如調補太淵以固本培元,針刺中府以寬胸理氣,二者配合可協調肺經氣機升降。

經絡與臟腑的聯繫

手太陰標本不僅是經脈循行的標記,更與肺臟生理功能相呼應:

  • 肺主氣司呼吸:太淵脈動反映氣之盛衰,中府位置近肺臟,直接關聯呼吸深淺。
  • 肺主宣發肅降:標本方向(由腕至腋)象徵肺氣由內向外宣發、由表入裏肅降的雙向調節。

此理論為後世「經絡辨證」及「標本配穴法」奠定基礎,亦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下經脈與臟腑的動態聯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