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赤口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赤口瘡,病名。見《脈因證治》卷下。系指患口瘡之色赤紫者。多由血熱或胃火上熏所致。治宜涼血瀉火。可選用黃連解毒湯、犀角地黃湯加減。外吹冰硼散。詳見口瘡條。
赤口瘡,又稱赤瘡,是一種口腔黏膜的急性炎症性疾病,以口腔黏膜出現紅色小丘疹、水泡、糜爛、潰瘍為特徵。多發生於兒童,成人也可發病。
病因
赤口瘡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,多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:
- 局部因素:如口腔衛生不良、牙齒不齊、咬傷、吮吸手指等,可引起口腔黏膜損傷,導致細菌感染而發病。
- 全身因素:如營養不良、免疫功能低下、缺乏維生素B族等,可使機體抵抗力下降,導致赤口瘡的發生。
- 感染因素:如病毒、細菌、真菌等感染,可引起赤口瘡。
臨床表現
赤口瘡多發生於口腔黏膜的無牙齦區,也可累及牙齦、舌、唇等部位。初起時,口腔黏膜出現紅色小丘疹,逐漸變為水泡,水泡破潰後形成糜爛或潰瘍,潰瘍面呈圓形或橢圓形,邊緣隆起,底部鮮紅,周圍有紅暈,表面覆蓋黃色或白色膿性分泌物,疼痛明顯。
併發症
赤口瘡可引起以下併發症:
- 感染:赤口瘡的潰瘍面容易繼發感染,形成癤腫、膿腫等。
- 出血:赤口瘡的潰瘍面可發生出血,嚴重者可引起貧血。
- 疼痛:赤口瘡的潰瘍面疼痛明顯,影響進食、說話等。
- 影響美觀:赤口瘡的潰瘍面可影響美觀,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。
診斷
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可以診斷為赤口瘡。
治療
赤口瘡的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,可選用以下方法:
- 口腔護理:保持口腔清潔,可用淡鹽水或雙氧水漱口,必要時可使用消毒藥水塗抹潰瘍面。
- 藥物治療:可使用抗菌藥物、消炎藥、止痛藥等治療。
- 中醫治療:可使用中藥內服、外敷、針灸等治療。
預防
赤口瘡的預防措施包括:
- 保持口腔清潔,飯後漱口,定期檢查牙齒,治療齲齒、牙周炎等口腔疾病。
- 增強自身免疫力,注意營養,多吃新鮮蔬菜、水果,適當鍛鍊身體。
- 避免接觸病毒、細菌等感染源。
- 不吃辛辣、刺激性食物。
- 戒菸戒酒。
-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精神緊張、情緒激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