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手太陰之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手太陰之正
手太陰之正,為十二經別之一,首載於《靈樞·經別》。經別乃十二正經別行之分支,具有加強表裡兩經聯繫、深入體腔臟腑的作用。手太陰之正,即手太陰經別,屬肺經之別脈,其循行與功能體現中醫經絡理論中「離、入、出、合」的特點。
循行路線
手太陰經別自手太陰肺經分出,於腋下(極泉穴附近)離正經,入走於肺,散佈於大腸,再上行出於鎖骨上窩(缺盆),沿喉嚨淺出,與手陽明大腸經相合。此過程彰顯「離合出入」之規律,強化肺與大腸的表裡關係。
生理功能
- 溝通表裡經:手太陰經別與手陽明經別相合,加強肺與大腸的聯繫,協調二者功能。肺主宣發肅降,大腸主傳導糟粕,經別使肺氣肅降有助大腸傳導,反之大腸通暢亦利肺氣宣發。
- 濡養臟腑:經別深入肺與大腸,輸布氣血津液,濡養臟腑組織,尤對呼吸道與腸道功能調節具重要意義。
- 擴展經脈主治:通過內行路線,延伸手太陰肺經的治療範疇,如咽喉疾患、胸悶等,可透過肺經穴位調治。
與經脈關係
手太陰經別為正經之補充,雖不獨立成系統,卻深化經絡網絡的內外聯繫。《類經》云:「正經猶夫溝渠,經別猶夫支流。」說明其輔助正經運行氣血、調和陰陽的作用。
此概念反映中醫整體觀,強調臟腑經絡的互通性,為針灸與方藥治療提供理論基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